《绘画分析与艺术治疗》7月班报名中 | 胡冰霜&虫虫

时间:2019-07-10 11:02:41来源:尼诺艺术

作者/胡冰霜

1990年,我在华西精神科门诊坐诊,每半天四个小时至少要看20个号,每个病人最多只能摊上12分钟。我随时提醒自己,要打点十二万分精神,详细考究每一个病人的病史、检查、诊断、处方;但疑难重症常常要花半小时以上,时间甚紧迫,基本没有如厕、喝水的机会。

说来很歉意:必须单刀直入、直接截取病人、家属的叙述,才能马上获得有效信息。也有些病人只是来开药的,有时病人还没坐下来,处方就开完了,这样才匀出来了点点时间。记得有一个很严肃的中年男病人,坐下来后就伸着脖子争分夺秒地开讲,右手提着的五公斤菜油桶都没有顾得放到地下,且提且讲,完全操练着静功。

久而久之,颇为惘然。深知自己是如何地在机械地打发病人,很像在“摩登时代”的流水线上做工。

1990年是我做精神科医生的第七个年头,何去何从似在考量之中。恰好加拿大Peter医生介绍了绘画测验,对随手涂鸦进行点评,发现果然有趣:过程简单、结果精准,不得不叹服。

于是我在门诊准备好了许多彩笔纸张,要求每一位候诊的病人和家属都先在门外画画、画好了再进来就诊。一般稍加解释后都乐得涂鸦一阵,有些人甚至还觉得这个医生都还很耐心。

在病人和家属的画面上可以直接读到很多信息,远远多于12分钟里从语言、表情、动作中所能捕捉到的内容。

因为语言可能有些套路,有时还要用第三支耳朵来听;表情也可能有习惯性的面具故难以捕捉到真相;肢体动作的信息量也很有限,还是画面上的表达较为直观。抑郁的人笔力虚弱,强迫的画出重复的线条,坐立不安的画得纷乱,震颤麻痹的笔触细碎、僵硬,自恋的人刻意修饰,分裂的人画得离奇古怪,意识障碍的人无法落笔。人们所选择的色彩也常可以反映他当时情感的色调。而且病人和家属的画之间,常常有某种相似、关联和呼应。实在太有趣、太精彩了。而且一幅涂鸦的自我表现力之强大,完全“画如其人”,如其知、如其情、如其意。即使作画者有意要掩饰,那么掩饰这一点也正如其人。

从此自己心门大开,坐门诊的效率和兴味越来越高,出门上班变成了一个很高兴的事情,这一段经历成了精神科医生职业生涯的亮点,照亮了后来的道路。后来我用心理测验、投射技术来做研究、搞治疗、写东西、讲课,思路与道路与这段工作的关系不可谓不大。

坐门诊时,有一个神经症的案例我印象十分深刻。

这个小伙子终于挤进来了,长得虎头虎脑,粗粗短短的黑发茬子剃得很齐整,手拿着白纸,客气地道歉:“我、我挂的是1号,哎呀我没有文化、没拿过笔、不晓得咋个画。”

然后赶紧接着说:“我就是周身没得劲,脚耙手软得很,做不得田头的活路,饮食也吃不进去,睡也睡不得。”他从书包里摸出一大堆病历和检查报告:“我到处都看遍了,啥子检查都做完了,吃了好多中药、西药,都没有管事,有好几年了,他们喊我来看精神科。”

他吸了一口气:“还有就是腰杆酸胀、头昏、眼睛花、颈项硬、胸口憋闷、心头发慌、手脚无力、发麻、小便多、大便…….”看样子一时半时讲不完,而候诊的病人已经挤进来了很多,正在专心专意打量着他。

我只好说:“这样吧,你还是把纸和笔拿去,在外面坐下来画张画?随便画啥都可以,等我把这几个病人看了,你再进来?”

我坚持:“那你试一下?画最简单的?一画好了就进来,你看他们都已经画好了、排了那么久了。”

快近中午的时候,满屋的病人才走空了,他踟蹰进来,仍旧拿着这张白纸。我有点苦笑不得:“你无论如何要画一点,才看得到病,要不你拿回家去画好了,下午再来?”

他左顾右盼,有点张惶无计,最后终于憋住气息,笨拙地抓住笔杆、抖抖索索在白纸右下角上画下了一颗绿豆大小的圆圈。

太有趣了,我问他:“这个是什么呢,你觉得?”

“不晓得”。

“你觉得......好像是什么呢?”

“这个就是、好像就是、有点、好比是我.......我……的味道。”他低下头,有点局促。

我心里面一惊,打量了一下他肌肉扎实的身板:“你是这样的吗?”

我脑筋稍微一转:“好的,那你就再画一个你家里面的人,好吧?”。

我有点诧异:“这个是什么呢?”

他眼睛眨巴了一下:“这个、这个大的、就好比、有点好比我屋头的那个……我的婆娘。”

“啊……她是这样的吗?”

“我,我刚才说了嘛,我身体不好嘛。”他有点歉然。

他沉默了好一阵,终于深吸一口气:“主要是我小时候饿过饭……冷天没得衣裳穿……从小就要做活路……身体吃了亏……主要是身体虚了……”

他突然张大嘴巴:“哎、就是、就是那一年我们队上喊我们、一车人,男的,都到县医院去,做了结扎手术,计划生育……就是、就是那次过后……

他恍然大悟,眼睛鼓得很圆:“哎呀,对的,硬是,我就是那次过后,就不对了……肾虚……不得行了。原先,原先我好得很,比她还做得,田头外头,啥子都是我做......”

原来病因是这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难怪周身上下都不好了。我于是用处方签画了一张简图,耐心给他解释了一阵这个手术的道理,尽量说明其实这种手术对身体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没有那么多的害处。他连连点头,希望是听进去了。

我又说目前还是要做些体力活动才好,才吃得睡得、周身才通畅、舒服。他也有同感:就是,就是越睡得多、越没得劲。

又聊了一阵,他看起来比进来的时候脸色红润多了;眼睛明亮多了。

他最后问:“那我像是没得啥子病得哈?那我干脆就不开药算了?回去做点活路?”

我连连点头:“对的,你都吃过那么多药了,这回干脆就停一段时间,如果还有啥子不好,随时都可以来看。”

小伙子的问题按当时精神病学的诊断标准,可以诊断为:“计划生育术后的神经官能症”。而绿豆和西瓜的画,帮助我和他突然看清了自己的境况,领会到了真实的病情经过。

后来我常想:做过绝育手术的人有千千万万,不知道其他的人感受如何。如果叫夫妻们都来画一张涂鸦,随便画画现在和当时,可能是个很有趣的事。由此我们对这个世界、人心可能会懂得更多。

画如其人,绘画可以投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可以用绘画来间接地获知一个人的状态,所以绘画具有心理测验的妙用,这就是绘画测验的原理,实在太灵验,太有趣了。

如果你想听更多艺术治疗的故事,想亲身体验四川大学“艺术心理学”研究生导师、胡冰霜教授是如何分析绘画的,想尝试无意识的绘画形式,想更多地了解自己……那么这个课程推荐给你:

目前招募7月班(7月17日开课)

正课每周三20:00,点评课每周二20:00

胡冰霜四川大学教授,“艺术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曾任华西精神科主治医生。曾至摩洛哥、摩尔多瓦、美国、保加利亚、蒙古等国从事全科医学和心理治疗,从事绘画测验及治疗。主要著作有《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变态心理学》《儿童智商测定与提高》《诗意书画》等,主要译著有《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等。

虫虫绘本画家、“尼诺艺术”策划总监、“得到App”精品课讲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绘画治疗。已在得到上线课程“如何开发孩子的绘画潜力”,即将出版同名图书。出版有《跟我去香港》等五本图书。

第一课

绘画治疗与精神分析

第二课

绘画分析体验与点评

第三课

第四课

绘画分析体验与点评

第五课

有趣的绘画心理测验

第六课

绘画分析体验与点评

第七课

第八课

绘画分析体验与点评

课程简介

学习绘画治疗的最好形式,就是以绘画为最佳桥梁,在绘画与分析的过程中与潜意识对话,认识自己、寻找道路。

课程收获

获得一个了解自我、了解他人的渠道,学习减压方法,感受艺术治疗中深刻的智慧,对生活、情绪作出有力的调整。无论是对艺术治疗这门学科感兴趣,还是想探索自我,或者寻找创作思路,都可以获得新的角度。

课程价格

课程原价1080元,限时折扣价980元。

千聊直播间+微信群讨论

绘画爱好者、心理学爱好者、艺术治疗学习者……或者任何对探索自我有兴趣的人。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