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谭|大卷伸嗣:微风般轻柔 黑夜般深邃

时间:2019-09-21 13:58:50来源:三生_Arts

冬日的清晨,白雪皑皑,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寒意。万物透露出一种貌似韧而薄情的深厚。前路一辆马车哒哒而来,小道留下一串印记。邮差从马车下来,向你递过一封信笺。和纸抖落,上面写着:别无他事。

别无他事。好一个薄情的深情厚意。虚空、绵薄纤维的和纸,无用之美,是梦或幻。反正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不过,是在一个初秋的午后。

我想到了大卷伸嗣,一个日本艺术家以及他的作品。

最初看到大卷伸嗣《临界之气·黑量》的装置,只是一种偶遇,一种无意的吸引。在那个转角遇见,驻足,久久地凝视。

《临界之气·黑量》

只是一片黑,一片黑色的垂挂。那么轻盈而厚重,富有质感地让人沉重,一种愉悦和无望的沉重。

然后,一束光穿过,顺着光,又似乎多了一种念想,于前路、或回望,不一而足。这就是一个作品给我的直觉。

后来知道作者构思这个作品的起因,又似乎使作品多了一种历史感,明白了作者更多的精神轨迹。似见那样的两重意思:一重在作者的潜意识里,黑色的孤独与虚空。白光穿过,另一种力量的注视。日本人生命里的简素和崇物情结也在作者的潜意识中,出生纺织家庭的大卷伸嗣对织物和纤维似有一种特别的情意和辨识度,能够穿透它们的外在辨识它们的内里。

是的,“物”非单纯的物,它有着生命的灵性,怀着对物之生命的崇敬及感激,或许便有了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之理念。这种“崇物”理念,不仅使人成为物的一部分,也赋予了物的主体性和精神性。

而这空无一物的单纯的黑与“别无他事”的简何其相似,一切尽在简素中。

《回响:水晶计划——新陈代谢》

他说:“世间万物,每分每秒都在不断变化,对我来说,保持对周遭世界的敏锐触觉非常重要,而当你住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屏蔽下,你的知觉是瘫痪的。”

说到大卷伸嗣的行为,不得不说日本人的生死观。物哀,即是对物的尊敬,怜惜,其实也包括对人。置身敏感而危险的场域,让有限的生命体验发挥到极致,即是怜惜,樱花般绚丽而瞬间,在所不惜。以这种姿态做的艺术能不打动人吗?

《临界之气·时空》

2018年,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大卷伸嗣的此作品令人瞩目。在气流的作用下,一袭薄如蝉翼的白纱从地面缓缓升腾,在半空微妙流动,波浪般起伏,变幻,涌动。如此美妙,轻盈、无间、自由,不可思议。空间的界限在物体不断流转的变化中改变,而对时间的感知也随织物的起伏变缓。那么,凡所有物、人,我们,都是这时空变幻中的精灵。作者将生命以如此美妙的形式呈现给我们,让我们看见时间,看见空气,看见存在与微妙,看见轻薄与坚韧,让我们爱惜这样的存在,爱惜这样流动着的美而不可把握的一切。若有若无,若即若离,如泣如诉,诗意而纯净。作品中作者的哲学观与艺术观可见一斑。

然而这件令人神往的作品却被指抄袭了极简主义先锋艺术家汉斯·哈克创作的动态雕塑作品 ——《蓝色帆布》。该作品由一条蓝色的布组成,布的四边由绳子绑紧,下端是一个不断旋转的电子风扇。蓝色的帆布怀着对天空的向往,张扬着试图翱翔,然而,紧绷的绳索和封闭的空间却使蓝帆处在固定和被压抑的位置。哈克的意图很清晰。

《蓝色帆布》

我觉得《临界之气·时空》和《蓝色帆布》是两种不同语境下的作品。前者是东方的意蕴和哲学观的物化。后者是带着自由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诉说。从审美趋向上说,初见形似,实则迥异。前者空灵后者激扬。但大卷伸嗣作品的诗意倒是让我想起艺术家安.汉密尔顿作品中的白色帷幔和秋千,也许他们之间更相似。

大卷伸嗣在上海外滩18号创意中心举办个展上,作品《Echo Infinity》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作品用食用红色颜料在白色地毯上描绘无数花瓣。

当珊瑚红的电梯门缓缓开启,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片花海。暖色的灯,白墙,白柱,柔软的白色地毯上无数的花瓣簇拥着,由中央的某个原点开始,依次荡漾,悄无声息地盛开。也许,花的海洋正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个出口。

几天前大卷伸嗣日夜待在这里,把天然的矿物粉撒在地毯上,绘制成花瓣。当你面对这满地的娇艳,怎忍心践踏这样的美好?然而,大卷伸嗣却守在那里,等着你进入,用你的双脚为他完成一场毁灭与重生。食用红颜料绘制的花瓣在你的脚下慢慢变形,晕染,毁坏,渐渐模糊成另一种物质,这正是艺术家想要的结果。

大卷伸嗣说:一些东西被毁坏的同时一些新的东西诞生了。我就是想表现这种变化,而且那象征着循环的过程和永远的生命。

文|陆地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