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刊》ART MONTHLY ∣ 新刊速览 · 2021年第8期

时间:2021-08-19 10:22:14来源:画刊杂志

本期导读

归零 ·2021《画刊》封面计划 Return to Zero ·2021ART MONTHLY COVER PROJECT

花器上交替轮回着花的命运悲欢,它是怎样冷酷的操作界面呢?群花的身世、花语的意象、文人的寄托、历史的典故、花—果—种的否定之否定,都被蒙太奇般地拼贴、剪辑进了同一段落。花的戏剧性时刻惯例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行文到过于夸张的盛宴时,也意味着某种剧烈的转折将要开始了。我喜欢“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也喜欢“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送花的人送的是花,也是一段双方共享的、不断死去的时间。我因此更不喜欢那些药水浸泡变异的永生之花,觉得实在有点儿煞风景了。归零,克服颠倒妄想,力持不确定的肉身化终局。(于瀛)

荣枯两事别录

Flowers and Shadows

于瀛(Yu Ying)

如花在野:于瀛访谈

As a Flower in the Wild:Interview with Yu Ying

孟尧(Meng Yao)、于 瀛(Yu Ying)

特 稿FEATURES

行动的“费孝通”:从城乡艺术社区到“社会学艺术节”

"Fei Xiaotong" in Action: From Urban and Rural Art Community to "Sociology Art Festival"

策划人:王南溟(Wang Nanming)

当2021年4月,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以艺术乡建为主旨而得以在横渡乡村进行时,其实也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从经济社会学向艺术社会学的转向。通过艺术家的努力,我们重组费孝通思想遗产及其理论要点,并以“社会学艺术节”中的村民劳动等实践对费孝通晚年思想做出反应。所以,“社会学艺术节”这个概念在社会学领域某些人的质疑中更加显现了艺术作为“学科的搅碎机”的力度,社会学成果也将在艺术的直观领域受到审视;因为艺术领域以无比的快乐原则和直观互动将最鲜活的社会素材呈现了出来。

本次专题即以横渡乡村的“社会学艺术节”为由,邀请了社会学专家分别就艺术社区与乡村生活的话题来进行讨论,另外也包括艺术家、景观设计师和其他社会工作者就具体的实践来进行分享。社区枢纽站是由艺术家开放组合成不同的志愿者,以“边跑边艺术”的理念,从2018年开始一直流动于城乡之间,出入于社区与专业美术馆之间。本次专题也以其在横渡乡村的最新实践为节点来进行必要的回顾。(王南溟)

纠正发展观念误区,加强艺术社区建设

Correc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Strengthenthe Construction of Art Communities

王宁(Wang Ning)

社会组织在艺术社区中的资源整合与社区动员

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Community Mobiliz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Art Community

张佳华(Zhang Jiahua)

关于“艺术社区”的几点思考

Some Thoughts on "Art Community"

耿敬(Geng Jing)

艺术进入社区新路径:以“边跑边艺术”实践为例

A New Path for Art to Enter the Community: Taking the Practice of "Art-While-Running" as an Example

马琳(Ma Lin)、吕涵(Lv Han)

啄石启悟:“凹凸系列”在横渡及其与村民互动

Enlightenment:“Concave-Convex” at Hengdu and Interacting with Villagers

李秀勤(Li Xiuqin)

“非常规景观”视角实践在横渡乡村

"Unconventional Landscape" Perspective Practice Across the Countryside

董楠楠(Dong Nannan)

费孝通晚年思考的再讨论:乡村社会的生产、消费与休闲

Re-discussion of Fei Xiaotong’s Thinking in His Later Years: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Leisure in Rural Society

张敦福(Zhang Dunfu)

现 场 LIVE

苏州河和找不到的“少年心气”

Suzhou Creek and the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that Cannot be Found

大明(Da Ming)

今天的文化困境其实是活力的消失,20年前开始形成的艺术生态没有持续保持活力,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并未有效地互动和生长,反之早已停止发育和萎缩。上海或者说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青春期似乎太短暂,当年苏州河畔旧仓库所释放的文化活力,好像少年迅速早熟然后老于世故、故步自封。当今天UCCA Edge落户苏州河畔,并乐此不疲继续探讨2000年的“国际化”,另外没顶画廊也即将搬至附近,这些迁徙似乎构成了一种关于轮回的暗喻,促使我们重新检视自身和全球化——重现“苏州河”作为地缘性议题的暗示,以及在这个概念的前世今生中展开反思和行动。(大明)

向下生活中的空间立场与方法

Life on the Way Down: Spatial Positions and Methods

冯博一(Feng Boyi)、王晓松(Wang Xiaosong)

编者按:“向下生活里的X种空间方案”是一场发生在美术馆里的建筑展览。“向下”既是一种空间立场,也代表了一种价值倾向:策展人选择避开那些彰显“高尚”生活、被消费社会同质化的“宏大建造景观”,转而聚焦“城市生活缝隙中的人情世故”,关注那些受“微观生活经验启示”的不同作品/方案,呈现更加鲜活、生动的建筑活力。本文试图从悦来美术馆的具体空间结构切入此次展览的项目“营造”,梳理建筑方案落入展厅的视觉逻辑,并分享策展人冯博一、王晓松对作品与现场空间关系的观察与思考。


透明的边界:李勇政“边境”系列作品创作观

Transparent Border: Li Yongzhengchr(39)s Creation View of "Borders" Series

蓝庆伟(Lan Qingwei)

现实的边界总能被逾越或打破,但看不见的边界能禁锢更多的无形之物——比如知识,比如人性,比如时间。要打破或扩展边界,首先要让边界可见,而这一步显然是最难的。(蓝庆伟)

策展手记 CURATING SCRIPTS

一束落印的光:关于“十二束光”的策展札记

A Beam of Light that Imprints: Curatorial Notes on "12 Beam of Light"

宋振熙(Song Zhenxi)

本次展览的主题叫“十二束光”,但这几天,我发现朋友们介绍这次展览的时候更喜欢用“十三束光”,他们仿佛欣然接受了第十三束光的存在。但在我看来,这第十三束光重要的不仅仅是展览现场的那一个隐蔽的房间,更重要的是从展厅现场溜走,从一开始就被落印在《画刊》杂志当中的那束光,而这束光也支撑着我对这次展览的激动,支撑着我去相信:策展还有很多未被照亮却值得摸索的形状。(宋振熙)


第十三个空间 “冥想之光”

行业研究 INDUSTRY STUDY

异装博物馆

Transvestite Museum of Peru

[秘鲁]米格尔·A.洛佩兹(Miguel A. López)著,印帅(Yin Shuai) 译

雕 塑 SCULPTURE

让作品充当一个“伪装者”:焦兴涛访谈

Let the Work Act as a "Pretender": Interview with Jiao Xingtao

孟尧(Meng Yao)、焦兴涛(Jiao Xingtao)

影 像 PHOTOGRAPHY & VEDIO ART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A Room with A View

马海蛟(Ma Haijiao)

绘 画 PAINTING

水墨的时间切片

Time Slices of Chinese Ink Painting

孟昌明(Meng Changming)

艺术史论 HISTORY & THEORY

伊夫-阿兰·博瓦:风格派理念

Yve-Alain Bois: The De Stijl Idea

[美]伊夫-阿兰·博瓦(Yve-Alain Bois)著,诸葛沂(Zhuge Yi)译

专 栏COLUMNS

映验场 EX-CINEMA

被录像带捆绑的观念媒体

Conceptual Media Bundled with Video Tape

曹恺(Cao Kai)

录像艺术的历史进程,一直为录像科技发展史的线索所缠绕;而录像艺术家的观念表达,也时刻遭受着格式、制式,以及“帧”与“场”等多重复杂标准的捆绑,并且不得不被动地卷入录像的格式标准战争。本文基于录像带格式的历史演变探讨,试图揭示出这一被录像艺术历史所忽略的事实,进而窥见录像艺术历史生产过程中某些微观政治现象。(曹恺)


入目三分半 Watch 3.5 Inch Deeper

时间之维

Dimension of Time

杨小彦(Yang Xiaoyan)

对时间的判断几乎是所有古代文明的起始观念。时间观念不仅构成了物理学的核心,更是人类文明发育时期的基本诉求之一。古人为什么要观象?目的很明确,就是用以测量时间。测量时间其实就是定义时间,并通过对时间的终极解释而上升为对权力合法化的解释。(杨小彦)

龙门札记 My Essays from Longmen

扑向大地:红格尔纪行

Charge toward the Land:My Travel among Hongeer Grassland

王春辰(Wang Chunchen)

在地性之所以成为重中之重,它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是时间与地理的交错,是地缘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汇集。它本身也具有时间性和观念性,并非一句“在地性”就能成为解决所有课题与问题的说辞。它的当下指向性是非常强烈的,即在地性是生命的核心问题,而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或贸易问题。或者说,当全球关注并讨论在地性的问题时,恰恰说明了全球化的复杂性以及现实政治的纠葛。(王春辰)

目录 CONTENTS

006展讯EXHIBITIONSAND EVENTS

012 2021《画刊》封面计划 2021ART MONTHLY COVER PROJECT

012 荣枯两事别录 / 于瀛

014 如花在野:于瀛访谈 / 孟尧、于瀛

020 特 稿 FEATURES

020 行动的“费孝通”:从城乡艺术社区到“社会学艺术节” / 策划人:王南溟

022 纠正发展观念误区,加强艺术社区建设 / 王宁

026 社会组织在艺术社区中的资源整合与社区动员 / 张佳华

030 关于“艺术社区”的几点思考 / 耿敬

034 艺术进入社区新路径:以“边跑边艺术”实践为例 / 马琳、吕涵

039 啄石启悟:“凹凸系列”在横渡及其与村民互动 / 李秀勤

042 “非常规景观”视角实践在横渡乡村 / 董楠楠

046 费孝通晚年思考的再讨论:乡村社会的生产、消费与休闲 / 张敦福

050 现 场 LIVE

050 苏州河和找不到的“少年心气” / 大明

055 向下生活中的空间立场与方法 / 冯博一、王晓松

061 透明的边界:李勇政“边境”系列作品创作观 / 蓝庆伟

065 策展手记 CURATING SCRIPTS

065 一束落印的光:关于“十二束光”的策展札记 / 宋振熙

068 行业研究 INDUSTRY STUDY

068 异装博物馆 / [秘鲁]米格尔·A.洛佩兹著,印帅译

073 雕 塑 SCULPTURE

073 让作品充当一个“伪装者”:焦兴涛访谈 / 孟尧、焦兴涛

078 影 像 PHOTOGRAPHY & VEDIO ART

078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 马海蛟

082 绘 画 PAINTING

082 水墨的时间切片 / 孟昌明

080 艺术史论 HISTORY & THEORY

085 伊夫-阿兰·博瓦:风格派理念 / [美]伊夫-阿兰·博瓦 著,诸葛沂 译

089 专 栏COLUMNS

089 映验场被录像带捆绑的观念媒体 / 曹恺

093 入目三分半
时间之维 / 杨小彦

096 龙门札记扑向大地:红格尔纪行 / 王春辰

[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