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无法掩盖的玉之美

时间:2022-04-13 19:40:29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云中漠地的“玉城”,在远古时代是个美丽富饶的“黄金之国”,但在一场战争后,渐渐荒芜在千年风沙之下。

多年以后,一座美丽繁华的城市——玉城,在风沙之上重新兴起。玉城由玉石筑成,而现实中的玉自古以来就是国人崇尚的贵重物品。古人形容一个人风雅,会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形容谦谦君子,会说“温润如玉”。“玉”象征着诸多美好的品质。那么玉到底怎么来的呢?是如何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角色的呢?

1、那些玉的文化

璋是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时期重要的一种玉器,属于祭祀天地和四方的“六器”之一。

《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东方。”

三星堆博物馆中的“祭山图玉璋”,就是这样的一种玉器。

这枚国宝祭山图玉璋,通长54.4厘米,宽8.8厘米,在薄薄的玉器两面,清晰刻画了古人祭祀山川的隆重场景。人和山形分层排列,上一层人物头戴平顶冠直立,下层人物头戴山形冠呈跪姿。器面刻有云雷纹,在第四层的两山外侧各插有一枚牙璋。

虽经烈火焚烧和数千年的掩埋,庄严肃穆的玉璋气息,依然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这件祭山图玉璋显然就是祭祀南方的重要礼器,其玉料采自当地的鸭子河中。

玉从商代作为与神沟通的器物,逐渐演变,到周代已形成礼玉文化。周代有玉德五说: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更有“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理念。战国的和氏璧,价值竟值十五城;春秋战国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的佩玉风俗。

对玉的尊崇和喜爱,是中国才有的文化特色,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

2、那些玉的故事

玉不仅是历史上的宗教神器,也曾是皇权的象征。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玉玺是权力的象征,拥有传位玉玺的皇子,就能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但这枚皇后玉玺,同样有故事。 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原配吕后的玉玺,是在刘邦卒后依然能维持社会稳定、为即将到来的文景之治打下基础的,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皇后玉玺。

玉玺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的羊脂玉雕刻而成,玉质精良,温润洁白,略显透明。

关于玉,《说文解字》释义明了:“玉,乃石之美者。”

那美玉产自何处呢?

浩瀚的古籍指引人们把目光投向昆仑山脉。

《竹书纪年》记载舜时西王母献玉玦:“西王母来朝,献白玉环、玉玦。”史学家考证,西王母为昆仑山一原始母系社会部族首领。《天工开物》也说明:凡玉入中国,贵重者尽出于阗(今和田地区)、葱岭(昆仑帕米尔一带)。

和田玉为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另外三种分别是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狭义范畴指我国新疆昆仑山和田地区,以和田“仔料”最为闻名。在昆仑山下的河水中或古河岸挖掘而出的仔玉,经几十万、上百万年河水沙石的撞击打磨,表面光滑圆润,形态自然。

广义的和田玉超出地域概念,看主要成分透闪石是否占98%以上,俄罗斯、日本、韩国也有。

和田玉分为白玉、青玉、墨玉、青白玉、碧玉等。尤其以白玉最好,而白玉中以羊脂白玉为最佳。

沈从文在《中国文物常识》里也说:“白色则自古以来即重视,说美玉无暇,多指羊脂玉或白玉而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中国印“和奥运会奖牌,就取材自和田玉。金牌镶的是白玉,银牌镶青白玉,铜牌镶青玉,象征着尊贵与美德。获奖运动员佩戴镶嵌着和田玉的奖牌,登上领奖台,接受荣耀和祝福。

和田玉,历来不缺高光时刻。

《中国通史》记载:“王侯多使用和田玉籽料,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青白色较多,偶见白玉。”

二千多年前,当吕后手握羊脂玉玉玺权倾朝野的时候,张骞尚未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还不通达,但是一条通往西域的玉石之路却早已存在。

沿着河西走廊,出嘉峪关,过敦煌,可找到当年人们运送玉石取道的关口“玉门关”,在玉门关南面,另一个关隘就是阳关。

昆仑山脚下的西域于阗国人(今和田),开采出最好的美玉,由玉门关输入内陆。自然,这也是中国丝绸运往世界各地的必经之地。有了玉门关,有了丝绸之路,玉石的美也在这条沟通多地文化的道路上绽放着自己的美好光芒,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丝路上的古城。

3、那年的玉石之路

去年九月,正午烈日,我站在玉门关小方盘城和阳关烽燧的地方,面对堆堆黄土,依然思绪万千。

想到那句妇孺皆知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想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早已不是当年玉石通关的重要关隘了,看起来断壁残垣,十分荒凉。

而一首首凉州词,却将丝路凉州(今武威)时的热闹繁华,清晰地留给后人去想象。

传说,有一年的元宵节(唐代最大的节日),唐玄宗得意的问他的国师,见过如此盛大的花灯灯会吗?见多识广的国师请皇上闭上眼睛,想象天上神仙是如何过元宵节的。皇上闭着眼,想象天宫里灯火辉煌,歌舞升平,鼓乐齐鸣。等皇帝睁开眼睛,国师说凉州的元宵灯会就是刚才你想象的那样。

凉州是汉唐时中国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古城,东晋十六国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是中原和西域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丝绸之路上,各国商贾云集,集市贸易繁荣,世界各地的音乐 、舞蹈也由此首先传入中国,著名的凉州词、西凉乐、西凉伎在此处形成和发展,当时的凉州,半城百姓都会弹奏琵琶。

除了凉州以外,多个古城在丝绸之路上传递着自己的文化、艺术、宝物,其中就有深受我们喜爱的玉石。玉石由于自身的华美和温润的手感,成为贵族们青睐的宝藏,也成为了各个城池中交换的贵器。倾城之玉“和氏璧”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听过。玉石之美可以覆城,在中国历史上也能找到踪迹。

结语

“采玉难,难于搬走万重山!”

中国最有名的和尚玄奘,当年沿着丝绸之路,出玉门关往古天竺(印度)取经。曾在沙漠中断水五天,饥渴脱水,意识恍惚,却神奇的被自己的坐骑带到一泓清水之处,绝处逢生。

玄奘万里跋涉,九死一生,只为“开眼看世界“,只为解惑求法,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远方求索归来,其巨著《大唐西域史》,作为研究古代亚洲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今天依然被后人学习。

鲁迅曾经含蓄的赞美玄奘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不光指玄奘的博学勤奋,而是指超越宗教和时代的玄奘精神,今天更需要传承这种坚毅无畏的求索精神。

通过云中漠地的玉城故事,我们其实是在窥探现实中丝绸之路的风采。它与丝路有着相似的繁华,他们同样承载着融汇交流文化的重要责任。从玉城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在漫长的历史中,无数文明的产物在此绽放出的不灭光芒。它一直熠熠生辉,直至今日。

拂去千年黄沙,即使罗布泊已经干涸,丝绸之路的辉煌文化,依然生动流传。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