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布上寻觅生命本质

时间:2022-05-05 13:31:50来源:网络整理

教育魔法师

■人物档案姓名:吴小燕

身份:小燕画院创办人、画家来深时间:16年

一幅钢笔插画。画面上一个杂技演员在走钢丝,脚下是仰头围观的一群脑袋。旁白文字写着:“走钢丝的演员被优雅地捆在高空,不能呼救,不能呼喊,还得漂亮地走完这生死不定的桥,取悦台下那些不会为他的坠落掉眼泪的野兽。是谁想出来这走钢丝的表演,恰如其分地展示着我们的生活。”

你能想象这样的图文出自一个12岁女孩之手吗?她自称是贪心的画者和赌徒,笔端灵气,语气张狂,像极了她的师傅——画家吴小燕。吴小燕,被业界称作“魔法师”的小燕画院创办人、院长。人们听说她,大多是因为她那些在旅程沿途、做梦瞬间、课堂间隙随便涂鸦即展现出惊人想象力、甚至哲学思辨力的个性学生。很多孩子跟随她学习10年以上,作品屡获大奖,在国际平台参展、办个展。即便是美国罗德岛学院这样的最高艺术学府也首次敞开大门。

那天我去画室见她,进门就看到一辆崭新的马力2000cc哈雷重型机车,透视着主人的大胆和叛逆,那是吴小燕的新坐骑。她说自小最爱锃亮的石油管道,那感觉就像裸露的人体器官。她讨厌循规蹈矩的传统素描课,大学成绩垫底,却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儿童美术教育家。她认为“深圳的孩子在世界上都称得上优秀”,她对孩子说:“我不要像,我要心,手中所画心里所想,当我们离开画布,上面留有作品的灵魂!”

生活肯定有难过和不平衡的时候,但我这个人做事是不后悔的,因为又没人逼你。外界的环境影响并没有腐蚀我的心,最多是一闪念,我很快就会逾越它。

我的目的不是培养出画家,技法只是手段。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一种思维的能量,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我想让有能力、没能力,甚至有先天缺陷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人生最光辉的那一面和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并从中得到高度的认可,去体验完整的人生。

这个城市年轻,有生命力,我真的很感激它,只要你有能力,它就会给你空间去发展。它好像有一种内驱动力,真的没有办法停下来,停下来别人就超越你了。

■同题问答

1.用一句话描述你对深圳的感受?

去过世界很多地方,还是这里最美最好。

2.深圳最让你喜欢的一点是什么?

最喜欢这里的人群结构,有很棒的家长和学生,能接受一些OPEN的教育方式。

3.深圳最让你讨厌的一点是什么?

这个还没想到,或许是没有自行车道吧。

4.深圳现在30岁了,你期望再过30年之后深圳是什么样子?

人与自然更和谐、更纯粹一些,不要完全被钢筋水泥所淹没,我来深圳这些年,看到很多山被夷平,非常心痛。

5.如果没有深圳这座城市,你会怎样?

我感觉还是人的能量更重要一些,不一定要依附于某个城市的。

捂不住的天赋

我爸本不想让我学,直到他同学意外发现我,我爸才感叹:“看来这孩子是捂不住了。”

我是广东茂名人,我的童年和父亲工作紧密相连。他美专毕业,做版画,是《茂名日报》成立后的第一批美编。后来又去工会、电影院画广告画,我从小受他的熏陶和影响。那时他一个晚上就可以在布上画几十平方米的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白毛女等大幅广告画。我就在旁边一桶桶提颜料,我喜欢那个氛围。

爸爸还会做手工,家里的家具、玩具都是他做的。他设计的柜子在当地最漂亮,还自己组装收音机,编织菜篮子。这也养成了我后来动手能力较强,动作快、麻利的特点。但我家五姐妹,只有我一个人爱画画。

真正开始学画画是6岁那年。因为太调皮,爸爸上班时把我送到他同学家,那位叔叔我到现在都记得,他改变了我的人生。当时他画了一站一坐两个很难的人物,要我照画,本意是找点事让我消磨时间。结果我很快画完,而且画得很像,这把他给惊住了,马上跟我爸说“一定要让她学”。我爸听了叹一句:“看来这孩子是捂不住了,既然这么有天赋,就画吧。”原来,他因为画画受了太多的苦,所以根本不想让我学。

那次之后,爸爸开始为我找老师,却学得不顺利。那个年代的教育模式非常传统,必须从素描学起,以画得像为鉴定好坏的标准。我就没了兴趣,几个月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后来又找了几个老师,也是这样。我就觉得这种方式太没意思了,为什么只有一种方式去表达?我想象中的画画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方寸之间太多约束,就要“突围”。

但我对画画还是感兴趣,后来认识了好几个自己画的女孩子,就和她们一起。当时的机会和平台不像现在这么多,五年级才参加了一个全国中小学绘画比赛。当时,零件和器械这些在我眼里都太美了。我特别喜欢茂名的石油管道,它伴随着我长大,我觉得那就像裸露在外面的人体器官,特别神奇。于是就做成了一个剪纸,结果得了二等奖。这坚定了我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美院“叛逆生”

我是当时班里成绩最差的两个学生之一,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我不在乎,你不喜欢我的性格、表现方法,那随他去好了。

6岁到18岁,我一直都在画。除了高考时是强化式的,之前一直学国画,每天骑十几公里单车,去找一位姓林的老先生,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拜画家刘海树为师,后来被打成右派。他爱才,教我不要一分钱,只希望我天天都来,但我有时偷懒。直到有次她女儿说:“你昨天没来,林老师在外面站了好久好久。”从那以后,我只要有时间就坚持去。

考上广州美院后也不太懂事,感觉大学是玩过来、混过来的。我在班上算叛逆的,是当时成绩最差的两个学生之一,非常有个性。我不认为画画一定要画得干净,有老师就批评说是“假大胆”。但在德国结构主义里,是要表现人内在的东西,而非华丽但很空的表面,内在外在融为一体才是最完美的。

我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我也不在乎,你不喜欢我的性格、表现方法,那随他去好了。也有欣赏我的老师嘛,给我创作分95分,这是极少见的,85分已经很难。不过这样的老师不多,还是保守的为主。

我觉得创作是凭一种意念去推动造型和色彩,这应该是艺术领域里最高最真实的境界了,即所有的概念在脑海里打草稿,用对生命的感觉和气场去完成一张画。这种东西其实很难培养,画得像可以很简单,但要赋予它灵魂、生命和与众不同的东西,并不容易。

我们在传统的约束下已经太长时间了,喘不过气了,不能让孩子们再重复这样的经历。一定要脱颖而出,打破一切条条框框,找到一条既让自己舒心、舒服,又能愉悦别人的创作之路。我现在教育的模式,就是希望可以很自觉地让孩子们做到这点,并变成一种思维习惯。

美术幼教之路

美院学生出来都想当画家,美术幼儿教育没人做,但我感觉冥冥之中有人推动着走这条路。

美院学生出来一般都想当画家,美术幼儿教育一般没人做。但我在学校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总感觉冥冥之中有人推动你往这条路上走。

一是我当时的班主任讲创作时说,毕加索终身都生活在孩子旁边,以他们的东西作为创作元素。其实,毕加索13岁时已画得很写实,后来又慢慢突围出来。他把立体的东西变为半立体,最后变成抽象的,从孩子身上悟到很多。我觉得孩子们是从神变成人的过程,在看世界时,他可以把所有很复杂的东西过滤掉,用很简洁的图形图像或是一句话给表现出来,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也向他们学习。

二是还没毕业,我和几个同学就跟着老师去广东省育才幼儿园做实验班,相当于助教,每月挣30元钱。后来又选了几个孩子单独教课,再拿学生的画去第一届日中友好协会展览。那是中日艺术家第一次敞开大门交流,东山魁夷、平山郁夫等日本著名画家都来到中国,我很早就介入了这个平台,跟他们一起搞活动,孩子们的版画让他们非常震撼。

教孩子画画,他的作品被认可,对你而言也是一种间接创作。在尝试阶段就获得专家肯定,这又坚定了我一直往这个方向走。1987年,我从版画系毕业回到茂名。参与筹备了茂名石化公司一所集舞蹈、绘画、音乐于一体的艺术幼儿园,选择我喜欢的孩子培养。半年后,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日中儿童版画展上做了一次展览,一炮而红,日本报纸铺天盖地的报道,当时日本版画的世界地位是很高的。

“虎落平阳”从头越

来深圳是一念之间,从一个很低的起点开始做事,我曾自嘲“虎落平阳”。

来深圳是一种偶然。当时在茂名做得特别好,有很多社会荣誉和头衔。我那时还想出国,但因各种原因没走成。来深圳,是一个朋友的提议,第一次我并没在意,第二次又说。那天正好刮台风下大雨,风把几十年的大树都连根拔起,我想“要不尝试一下,那就去吧”,就是一念之间,那是1994年。

起先是在一个幼儿园做专职美术教师,后来又相继去深圳艺校、关山月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几乎把深圳所有培训点都去遍了。那时深圳还没有对外培训课堂,相对广州,起点是零。就是靠我们这几个老师铺开,把市场做起来的。那时候很辛苦,住的地方不好,总在搬家,有一个月甚至搬了三次,感觉凭精神支撑才可以做些事情。

平心而论,当时确实有心理落差,来到深圳,没有人认识你,刚来时又是到一个起点那么低的地方去做事。我曾自嘲是“虎落平阳”,但别人不懂,不了解我以前是多辉煌的一个境界。生活肯定有难过和不平衡的时候,但我这个人做事是不后悔的,因为又没人逼你。外界的环境影响并没有腐蚀我的心,最多是一闪念,我很快就会逾越它。

原本在这些平台做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慢慢还是觉得要做成一个独立的机构。当我不再受任何制约时,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去做事。2006年,我成立小燕画院,不是从赚钱这个角度去考虑,我只是个凭生命本能去做事的人。

教会孩子思考

我的目的不是培养出画家,我希望每个孩子在这里获得一种思维,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让完整的人生得到体现,找到生命更本质的一些东西。

传统教学中,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中一两个叛逆,这个班就没法教了。但我反而喜欢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孩子们都是天生的画家,只是后来受到太多干扰没有延续下去。比如父母认为画画没前途,一些家长是怕孩子考不上大学才去学艺术。

但我所看到的是,画得出色的孩子,学什么都很好,他的思维模式是全方位、立体的。现在耶鲁、哈佛只要求学科分数基本上线就行了,更看重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甚至认为没有艺术素养的人生不完整。死读书考一百分,那只是会模仿,而不是会创造,这样的人无法改变世界!

我的目的不是培养出画家,技法只是手段。我希望每个孩子在这里获得一种思维,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让完整的人生得到体现,找到生命更本质的一些东西。我想让有能力的、没能力的,甚至有先天缺陷的问题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人生最光辉的那一面,并从中得到认可。

王加阳就是一个自闭症孩子,但他的作品《丰收季节》在法国展出后,受到法国功勋画家热纳尔·沙里埃的盛赞;作品《怀抱》获得首届深港青少年邮票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油画《天籁之声》、《飞天乐女》、《大辫子老师》、《我爱郎朗》、《天使跳舞》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我爱郎朗》被收藏;《廊桥观景》被瑞士驻广州总领事收藏……

刚来画院时,他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搞破坏”:把画笔一支支折断,在新墙上乱涂乱画,拿着小刀乱刮,把水粉全往水里倒,在上课时关灯、突然大叫。画出来的全是锋利的巨齿状乱线,特别喜欢用黑色和灰色的冷色调,反映出他内心的压抑和烦躁。我想或许画画能给这个交流障碍的孩子一个情绪释放口,能将他从黑暗引导到光明中。

于是,我从色彩开始教,各种颜料调出的不同色彩一下子就吸引住他。然后又教他学习观察事物。半年后,筹备“我要上学———童心绘彩慈善画展”的前一天,独自在画院里玩耍的加阳在一张海报的背面,画出了一幅高空鸟瞰图,房子和梯都是立体的,楼梯一律蜿蜒而上,没有尽头。我们非常吃惊!

为了鼓励他,那次画展把他以立体天梯为主题的《天国之恋》标出全场最高价5万元,并成功拍出。这给了孩子莫大鼓励,从此画技突飞猛进,“立方体古怪”也成了他的一绝。在我看来,他的画狂热有激情,重视事物的本质,夸张而有力量,有着毕加索的风格。

感激深圳

我喜欢深圳这个城市,很年轻,很有生命力,包容性强,有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

在创新中才能找到生命力。我也怕把旧的东西给孩子,于是也会否定一些以前的,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所以我们经常去国外看现在的潮流往哪个方向走,自我充电,吸收能量,否则如何与世界平台接轨?与世界审美趋势一致?如何去对话和较劲?而北京、上海一些前沿城市,在教育上则显得比较保守,还是觉得以前的东西太好了,不舍得抛弃,但艺术是不断推陈出新的。

我喜欢深圳这个城市,很年轻,很有生命力,包容性强,有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最可贵的是家长的素质很高,不少都有海归背景,他容易接受一些新东西,也把教育放在很高的位置。曾经有一位西班牙画家、绘画教育家在对全世界青少年美术教育调查后说,深圳这里做得很好,比很多国外的都做得好。我觉得生活在这里的孩子非常幸福,也是全中国甚至世界上最好的孩子。

我特别讨厌和反感别人说深圳没文化,我觉得这是把某一点放大了。不赞成拷贝,主张原创。但是孩子太优秀了,气质很不一样,很多家长也都太懂教育了。有人请我把画院开到国外,但我还是要留在这里。

没有“儿童画”和“成人画”之分,只有艺术和非艺术。深圳出现了太多让我意外的孩子,我常带着孩子画梦,跟他们一起观察影子,那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和无限的想像空间。目前深圳的少儿美术发展得非常好,但对小画家的推广仍处于散乱状态,对外交流和到外面参赛大多是采取民间形式,未来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散落在世界各个地方。

不过,我真的很感激这个城市,只要你有能力,它就给你空间去发展。这个地方好像有一种内驱动力,没有办法停下来,停下来别人就超越你了。

出品: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中心

监制:姚燕永张建明

策划/统筹:吕冰冰

编辑统筹:王军

版式统筹:邱洪添

文字:张玮

摄影:丁玎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