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们的工作室
就怕又双叒要挤地铁挤公交,
开个车路上又堵得像个停车场!
我想在家里上班···
所以,小编最羡慕他们,
那些在家里上班的艺术家。
克莱尔·巴斯勒的画室
像艺术家那样的工作室。
克莱尔·巴斯勒的工作台
“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应该是占地空间小的,因为小空间才会让精神集中,而大场地则会让人分神。”
达·芬奇老人家说的话,对于后来的艺术家而言,好像并不适用。事实上,现在的艺术家都偏爱大工作室,似乎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投入。
就是后人复原的达·芬奇工作室,
在过去100多年里
一直被一个军事地理研究所占用。
据说,就是在这里,
他创作了《蒙娜丽莎》。
在毕加索那个年代,
他的这间浓郁的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工作室,
既是他的家又是社交俱乐部,
在一众穷艺术家心中,是“宫殿”一样的存在。
艺术家欧姬芙,
最爱自己这处“幽灵农场”,
无论是室外写生还是室内创作,
都非常的方便。
不知道的人都想不到
艺术家的工作室,
还可以如此干净整洁?
马蒂斯的绘画人生源于他21岁时的一次意外,
这个意外的转折点彻底激起了他的绘画热情,
一发而不可收。
“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着我。”
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像对艺术家一样,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灵。
对于他,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中求得宁静。”
对于他们来说,
工作就是一种享受。
休假?没有的事!
马蒂斯哪怕卧床休息,创作欲望冒出来时,在床上直接拿起“竹竿”就在墙上画了起来。
不过同时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剪纸。
马蒂斯用一把大大的剪刀继续他的艺术创作。
在法国尼斯的一家面朝大海的酒店,
房间墙壁几乎被马蒂斯贴满了自己的剪纸作品。
“我每天都像在花园里行走。
你看这里有叶子、
有花、
还有小鸟。”
考尔德是以动态雕塑作品而闻名的。
他与妻子、还有孩子们在美国、法国之间来来回回搬了好几次家,最终在康涅狄格州,罗克斯伯定居了下来。
因为触目所及,
都是他极具代表性的红、黄、蓝、黑四色,
还有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大小小的考尔德雕塑”。
从吊在天花板上的动态雕塑,
到厨房里餐具,
再到铺在地上的地毯···
都是他自己做的大大小小的艺术品。
“为什么所有的艺术都必须是静止的,雕塑的下一步是会动的。”考尔德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始终都是蕴含着“动中有静,静中含动”的理念。
令人神往的的落地大玻璃窗
和窗外大片大片的树木。
墙上还有米罗送给他的画,
你看到了吗?
Claire Basler隐匿在古堡中的画室,
就是每个人心目中梦寐以求的
工作室模样。
现如今她把这些花搬进自己的工作室,
赏花作画,在自然中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
是她此生最专情的事。
Claire Basler对生活对美的热爱溢于言表。
莫兰迪在这里生活了54年,
这里既是家也是工作室。
仍以原来的样子散落在房间各处,
好像莫兰迪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每一个角落,
美得都可以被直接嵌入画框。
艺术家德·库宁拥有很宽敞的创作空间,
他的工作室几乎是一个完全通透的空间,
单面是从上到下的落地窗户。
几张简单的桌子随意地置于空间中,
上面摆满了所要使用的颜料和工具,
地板和墙面上铺满了
他正在创作的多件作品。
波洛克的艺术精髓就在于他工作室的空间中,
凝聚在他每一笔画作上。
要说有谁遵循了达·芬奇工作室的“狭小论”,
也就只有波洛克了。
但工作室的整体空间却不大。
工具和颜料异常密集地
围绕在伸手就容易拿到的地方。
整体木质结构的空间配上正常大小的窗户,
显得格外神秘。
艺术家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仅是一个陪衬角色。
他在普罗温斯镇拥有了一间工作室。但他的抑郁症那时已经迸发,变得越来越神经过敏和消沉,需要全神贯注方能画出那些显得平稳安静的巨幅作品。
赛·托姆布雷是家安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家。
略显清奇:
如此现代的绘画作品,
竟然和镀金的复古家具,
以及古典雕塑放在一起,
也只有他了。
艺术家James Nares
为了画面更加有效果,
工作时充斥着高难度动作,
竟然在工作室内吊了威亚。
以保证自己老的一天,
还是可以进行大尺幅创作,
其实画画真的是个体力活。
Fabienne Verdier是当代欧洲罕见的以书法形式创作的艺术家。
她十分钦佩并景仰中国绘画及书法,
在中国学习了数十年。
她的作品在中国书法传统技艺上,
开创出独树一格的绘画风格。
她常用巨大的“笔”进行创作。
这样一支笔堪比一部重型机器,
并不是谁都能驾驭好,
看她工作的样子,是不是很过瘾?
在画布上运动的大毛笔,成为我们看待世界的躯体。绘画的特性并非复制那些山水的表象,而是在观众心里引发一种感受,让其沉浸于一种现实风光的冥想过程。”
基思·哈林是一个典型的纽约街头艺术家,堪称涂鸦艺术之父。
他把画纸平铺在地上,与这一角落的面积几乎相当。他在画纸的边缘最先画出一个范围,画纸的一角有一个凹。
利希滕斯坦的工作室明亮干净,
与他的画一样。
工作室内有几架升降机和梯子,
方便他创作大尺幅的作品。
这种爬高创作的本事,
许多艺术家也都具备。
在创作面前,恐高症算什么?
看了这些艺术家的工作室,
是不是想:
我还是老老实实挤地铁挤公交上班去吧!
在我们看来,
这些艺术家的工作室,充满了自由乐活的气息,
但对艺术家来说,
工作室就是他们最大最完美的作品。
编辑:大山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