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先像这些艺术家一样拥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再说吧!

时间:2020-01-31 10:49:00来源:新疆玉

艺术家们的工作室


朝九晚五上班我不怕,

就怕又双叒要挤地铁挤公交,

开个车路上又堵得像个停车场!

我想在家里上班···

所以,小编最羡慕他们,

那些在家里上班的艺术家。

克莱尔·巴斯勒的画室

不过你得先拥有一间

像艺术家那样的工作室。

克莱尔·巴斯勒的工作台

1.达·芬奇的“阁子间”

“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应该是占地空间小的,因为小空间才会让精神集中,而大场地则会让人分神。”

达·芬奇老人家说的话,对于后来的艺术家而言,好像并不适用。事实上,现在的艺术家都偏爱大工作室,似乎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投入。

这间小小的“阁子间”
就是后人复原的达·芬奇工作室,
在过去100多年里
一直被一个军事地理研究所占用。

据说,就是在这里,
他创作了《蒙娜丽莎》。

2. 毕加索的“宫殿”

在毕加索那个年代,
他的这间浓郁的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工作室,
既是他的家又是社交俱乐部,
在一众穷艺术家心中,是“宫殿”一样的存在。

3.欧姬芙的“幽灵农场”

艺术家欧姬芙,
最爱自己这处“幽灵农场”,
无论是室外写生还是室内创作,
都非常的方便。

白色清爽的装修风格,
不知道的人都想不到
艺术家的工作室,
还可以如此干净整洁?

4.马蒂斯的“花园”

马蒂斯的绘画人生源于他21岁时的一次意外,
这个意外的转折点彻底激起了他的绘画热情,
一发而不可收。

“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着我。”

《画家札记》中,马蒂斯说:“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

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像对艺术家一样,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灵。

对于他,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中求得宁静。”

艺术家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
对于他们来说,
工作就是一种享受。

休假?没有的事!

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室里,没日没夜、废寝忘食那是常有的事。对于他们灵感充沛的艺术家来说,吃饭睡觉就是休假。艺术家个个都是工作狂。

马蒂斯哪怕卧床休息,创作欲望冒出来时,在床上直接拿起“竹竿”就在墙上画了起来。

后来,身患疾病的马蒂斯放弃了在画架上创作,
不过同时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剪纸。

坐在床上,或者在轮椅上,
马蒂斯用一把大大的剪刀继续他的艺术创作。

在法国尼斯的一家面朝大海的酒店,
房间墙壁几乎被马蒂斯贴满了自己的剪纸作品。

他开心地对别人说:
“我每天都像在花园里行走。
你看这里有叶子、
有花、
还有小鸟。”

5.考尔德的创作乐园

考尔德是以动态雕塑作品而闻名的。

他与妻子、还有孩子们在美国、法国之间来来回回搬了好几次家,最终在康涅狄格州,罗克斯伯定居了下来。

他的家一眼就能认出来,
因为触目所及,
都是他极具代表性的红、黄、蓝、黑四色,
还有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大小小的考尔德雕塑”。

估计孩子们到这里会玩疯了,
从吊在天花板上的动态雕塑,
到厨房里餐具,
再到铺在地上的地毯···

都是他自己做的大大小小的艺术品。

“考尔德的艺术是树与风的升华”。那些悬挂着或者站立着的金属元素,虽然是最简单的形态,但是它们会因为空气的流动或者观赏者的摆弄摇曳发出声响,就像工作室窗外风中的树叶一样。

“为什么所有的艺术都必须是静止的,雕塑的下一步是会动的。”考尔德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始终都是蕴含着“动中有静,静中含动”的理念。

而且,考尔德的工作室,有着
令人神往的的落地大玻璃窗
和窗外大片大片的树木。

墙上还有米罗送给他的画,
你看到了吗?

6.克莱尔·巴斯勒的“古堡花园”

Claire Basler隐匿在古堡中的画室,
就是每个人心目中梦寐以求的
工作室模样。

在她儿时的记忆中父亲就拥有一个漂亮的花园,
现如今她把这些花搬进自己的工作室,
赏花作画,在自然中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
是她此生最专情的事。

在Claire的花园里,常年盛放着三四十种鲜花对于她来说就像是精灵的赏赐。

“我住在大自然中,我也珍惜我的生活,远离世俗纷繁,保持我的激情在这片土地上,很宁静安逸,所以,我不是隐居者,只是我的绘画让我对生活有了另一种体悟,尽可能的给予我创造性的语言。”

“在我看来,美不是无用的,它是必需品,改变了存在,加固生活品味,给予人力量。我的画是我的日常生活的表现,每一块色彩和形式相互围绕在画中,鲜花和枝蔓也在缠绕着,我热爱美,观察美。”

Claire Basler对生活对美的热爱溢于言表。

7. 莫兰迪的“艺术展厅”

莫兰迪在这里生活了54年,
这里既是家也是工作室。

各种他画中的瓶瓶罐罐,
仍以原来的样子散落在房间各处,
好像莫兰迪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他的家具以及收藏品也还留在房间里,
每一个角落,
美得都可以被直接嵌入画框。

8.德·库宁的“大屋”

艺术家德·库宁拥有很宽敞的创作空间,
他的工作室几乎是一个完全通透的空间,
单面是从上到下的落地窗户。

他是新行动画派的代表之一。

几张简单的桌子随意地置于空间中,
上面摆满了所要使用的颜料和工具,
地板和墙面上铺满了
他正在创作的多件作品。

9.波洛克的“小屋”

波洛克的艺术精髓就在于他工作室的空间中,
凝聚在他每一笔画作上。

要说有谁遵循了达·芬奇工作室的“狭小论”,
也就只有波洛克了。

他的作品尺幅很大,
但工作室的整体空间却不大。
工具和颜料异常密集地
围绕在伸手就容易拿到的地方。

整体木质结构的空间配上正常大小的窗户,
显得格外神秘。

10.罗斯科的工作室

艺术家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仅是一个陪衬角色。

他在普罗温斯镇拥有了一间工作室。但他的抑郁症那时已经迸发,变得越来越神经过敏和消沉,需要全神贯注方能画出那些显得平稳安静的巨幅作品。

对他来说,作画过程类似宗教祭典。他对作画过程严守秘密,作品完成前决不示人。他常常彻夜不眠,从下午5点一直工作到次日早上10点。

11.赛·托姆布雷的“混搭室”

赛·托姆布雷是家安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家。

他的工作室与他的作品相比,
略显清奇:
如此现代的绘画作品,
竟然和镀金的复古家具,
以及古典雕塑放在一起,
也只有他了。

12.James Nares的“威亚室”

艺术家James Nares

为了画面更加有效果,
工作时充斥着高难度动作,
竟然在工作室内吊了威亚。

平时他会刻意、注意健身,
以保证自己老的一天,
还是可以进行大尺幅创作,
其实画画真的是个体力活。

13.Fabienne Verdier的“中国画室”

Fabienne Verdier是当代欧洲罕见的以书法形式创作的艺术家。

她十分钦佩并景仰中国绘画及书法,
在中国学习了数十年。
她的作品在中国书法传统技艺上,
开创出独树一格的绘画风格。

Fabienne Verdier为自己专门制作了特殊的绘画工具,
她常用巨大的“笔”进行创作。

这样一支笔堪比一部重型机器,
并不是谁都能驾驭好,
看她工作的样子,是不是很过瘾?

Fabienne Verdier说:“我探讨的是思生命的起源,自发性所出现的结构、运动、转折和动形态的诞生。

在画布上运动的大毛笔,成为我们看待世界的躯体。绘画的特性并非复制那些山水的表象,而是在观众心里引发一种感受,让其沉浸于一种现实风光的冥想过程。”

14.基思·哈林的“涂鸦室”

基思·哈林是一个典型的纽约街头艺术家,堪称涂鸦艺术之父。

他把画纸平铺在地上,与这一角落的面积几乎相当。他在画纸的边缘最先画出一个范围,画纸的一角有一个凹。

随着他不断地创作,他不断地后退,直到完成时,基思·哈林蜷坐在最开始隔出的那个凹中,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15.利希滕斯坦的“升降室”

利希滕斯坦的工作室明亮干净,
与他的画一样。

工作室内有几架升降机和梯子,
方便他创作大尺幅的作品。
这种爬高创作的本事,
许多艺术家也都具备。

在创作面前,恐高症算什么?

怎么样?
看了这些艺术家的工作室,
是不是想:
我还是老老实实挤地铁挤公交上班去吧!

在我们看来,
这些艺术家的工作室,充满了自由乐活的气息,
但对艺术家来说,
工作室就是他们最大最完美的作品。

编辑:大山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