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西安大雁塔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年,西安的文博系统越发火,而当代艺术在不温不火了很久之后,正处于“突破的前夜”,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如此形容。
2019年,作为文物重镇西安的博物馆们展览依旧频繁,文创的力度在加大,和高科技的融合越发密切,国际交流比重加强。
而当代艺术圈:西安美术馆迎来了十周年,终南论坛迎来第二届,“金拴马桩”大学生影像艺术节迎来第七届,OCAT迁址,新的私人艺术机构增加,“2019是西安当代艺术小年”,策展人王檬檬这样总结:这一年西安多家专业美术馆不约而同遇到搬迁、装修、内部整合等问题,全年的当代艺术展览减少、艺术活动数量较以往有明显的下降。好在大家都在尽力做事,让当代艺术在西安依然保持着活跃度。
西安美术馆十周年庆典现场和展览现场
第二届终南论坛
第七届“金拴马桩”大学生影像艺术节典礼
西安博物院“乐居长安”展览现场
“2019年西安甚至全国和全球其实是延续之前不是特别景气的艺术状态,更加的不乐观。”批评家彭德先生一直对当代艺术保持着高标准,他这样总结2019。关于西安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状态,他曾经关注过80年代出生的那拨人,他们很多并没有走出西安并没得到更多关注度,有的甚至放弃了艺术。“要谈去年西安的青年艺术的状况,就两个字——衰落。”彭德给出的建议是“坚持”,只有如此才有希望。
而据王檬檬的了解,西安90后艺术家数量较少,以艺术为职业的数量更少。艺术对于90后来说是否还能成为理想已经打上问号。与整体经济状况有关,个体方式创作的艺术家举步维艰,大多从事其他职业,兼顾艺术创作。但“值得注意的是个体艺术家2019年活跃的创作展览活动,如成立于2017年的以80、90后艺术家为主的绘画群体‘嶠毃繪舘’、艺术家杨双庆、贺天琪等人的北京个展相继开幕等。同时,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性趋于弱化倾向值得关注。”
作为一直关注着青年人创作的批评家,苏中秋也认为西安90后青年艺术家总体上并不活跃,大部分都还在各自的艺术定位中缓慢发展。这个定位是一种希望在现代绘画的语境下能带来一定的商业发展空间,比如从事一些架上绘画,在现代绘画的主题与形式上开拓些自己的语境。由于现代绘画在市场有一些认同度,所以这个领域使年轻艺术家能够挣得一定生存空间;第二种就是探索一些综合性的艺术实践如表演、影像及装置等,但是这类年轻人的探索仍然是在早期的当代艺术语境中,鲜有能够针对自己生存境况或面对当下问题的新的气象。总体上来说西安当代艺术圈比往年比能够见到一些新的面孔,参与的年轻人在不断增长。本地比较活跃并具有当代视野的青年艺术家鲁潇,她用身体及影像来探索个人及与其生活环境的紧张关系,其主题具有国际当代艺术的普遍关联,又兼具个体与在地的切实性和问题意识。另一位是年轻艺术家姚聪,他的作品结合了表演、空间与影像揭示个体对社会性话题的讨论与反思。
《夜游》220x185cm 布面油画 2019 杨双庆作品
鲁潇作品
五供(40X80X5)CM布面油画2019年 卢雅墨作品
《排口的距离》布面综合材料 100x71cm 乔相伟作品
“从主题上说不够犀利;从视觉来说不够强烈。所以我们的90后比起全国相对来说现在还是比较弱的,这是西安90后存在的现象。”杨超馆长这样告诉雅昌艺术网。他同时表示:西安也没有给90后艺术家搭建一个好的平台,特别是展览平台和学术平台。全国都存在这一问题,西安更加严重一些。但是,西安90后艺术家群体的数量是不错的,特别是在当下艺术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我们这五六年、七八年起来的90后艺术家群体的氛围还可以。西安90后的艺术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一些当代艺术发展比较好的城市来说更多,环境更差些。
虽然与其他城市比,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西安的青年艺术圈活跃度仍显不足。但与其他内地省会城市比较还是能保持一种当代艺术活动的持续性,艺术的基本生态,尤其是在经济上及大文化环境趋于保守的情形下。
以上批评家、策展人推荐的青年艺术家还有:卢雅墨、乔相伟、罗凯、王芷子、黄鑫源、姜可琪、何坤、沈孝怡、王雅琪。识别二维码查看
2019年度西安青年艺术家推荐详情
知也美术馆开馆展嘉宾合影
知也美术馆 西安当代艺术双年展水墨单元“概念之上”现场
崔振宽美术馆“自然的双重性”展览现场
崔振宽美术馆“新写意主义”展览现场
发生器艺术空间主办“野进”当代艺术展音乐表演现场
相比青年艺术家的状态,2019年西安私人机构反倒呈现不错状态。知也美术馆盛大开馆、崔振宽美术馆当代水墨的展览定位更加明晰,OCAT西安馆虽迁址但并未停止当代艺术展览和活动。
在策展人董鈞的视野范围内,目前西安当代艺术的参与者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自我组织状态,较之前更为清晰和精准,他们创办的机构或者做的项目更多的只是地缘概念在西安,所做的展览或者计划更多的是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生态中,比如年轻策展人杨西和赵力婵创办的Fake Project,收藏家魏兴业和北京策展人戴卓群创办的南山社,艺术家、策划人宋群创办的本地机构群,曹兴创办的半径画廊,还有董鈞和北京批评家、策展人海杰共同发起的1839摄影奖,以及在西安美术学院中生发的关中艺术合作社(由实验艺术系主任武小川发起)和西北当代影像艺术中心(由影视动画系史纲发起)以及王檬檬主持的公共艺术系等,这些画廊、非盈利机构、美术馆、艺术团体、民间奖项都是采取了一种从边缘抵达中心的策略,用各自的价值判断和工作方法卷入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中。
而由西安艺术家、策展人白夜主持的“发生器艺术空间”,2019年他们在城市CBD一幢烂尾楼里,占用数层空间策划实施了一个“症状空间——野进艺术活动”。整个活动集结了大量的青年艺术家,还包括一些跨领域人士,内容有装置、影像、表演、诗歌等。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在野性的一个展览。发生器艺术空间也是西安私人机构中不容忽视的存在。
此外, 南山社、LEE画廊等不定期举办专业展览、艺术讲座、谈话、放映等活动多次,保持了一贯的专业水准,弥补了2019年西安各大艺术机构和美术馆活动偏少的遗憾。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在罗马尼亚进行国际交流
西安市曲江丝路遗珍博物馆和高校合作教研基地
曲江国际富陶博物馆的当代陶艺展现场
据不完全统计,西安大约有百余家私人博物馆,其中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国内首家非国有一级馆。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西安市曲江丝路遗珍博物馆、西安曲江富陶国际博物馆、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陕西唐三彩博物馆、陕西铜镜博物馆、陕西石刻博物馆、陕西秦砖汉瓦博物馆、关中民俗博物馆等,无论从藏品质量、展览水准、学术高度等方面都成为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而在2019年,这些馆都呈现非常活跃的状态。
原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周天游先生退休后,现被邀请至曲江艺术博物馆做馆长,谈到2019西安非国有博物馆的状态,他说:“和外地相比,因为有地方政府扶植在先,有文件、有政策,所以西安市基本是稳定的。”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位于大雁塔的威斯汀酒店内,模式是酒店加博物馆。酒店通过博物馆搞文化储备,增加影响力和争取客户;博物馆通过酒店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化服务。2019年,曲江艺术博物馆成为第一个被批准在国外办独立外展的私人博物馆,打开了东欧的渠道,先到的斯洛文尼亚,我国金银器到了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斯洛文尼亚的文物展第一次到中国展出。其次,曲江艺术博物馆去年2019年举办了第四届壁画国际论坛。此论坛两年一次,坚持了已经八年,丝路沿线的十几个国家都陆续参与进来,形成一个真正有国际影响的论坛。这都是值得自傲的事情。
此外,曲江丝路遗珍博物馆一直比较低调缺乏宣传,其实馆内有不少重量藏品,非常珍贵,也一直在学术上和学校合作搞活动;而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的馆长王学武一直在坚守着,他们现在在柴窑的资料上准备很充分,另外对藏品自信,在不断地在宣传,现在已经引起了中央到地方的重视,但是西安就是缺乏考古的支撑,也许未来会有发现。
而曲江富陶国际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国际当代陶艺的推动,为本地陶艺的国际交流做出极大贡献。在2019年,他们依然举办了不少展览和国外艺术家驻地创作,比如“火的诗意---苏打烧艺术节”、“丝路泥旅--第二季意大利当代陶艺7人展”等,助力着私人艺术机构的繁荣。
若说私人博物馆的问题,周天游馆长给出了两个不及格:第一个是展陈设计不及格,相对简陋,不太讲究。展览主题性、科学性可能也不达标,东西拿出来摆出来而已。但问题其实好解决。只要国有博物馆、相关的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和指导,可以比较快地得到改善。但是藏品来源的问题必须从国家层面在政策上、法律上出新规,要采取行动给予解决,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来会研究影响博物馆的发展,这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
其次是经费问题,好多人对办私人博物馆开始的时候凭着一腔热情,进入那个领域才知道要办一个好的博物馆是要有大量资金投入的。这个问题大家也在不断摸索中。
西安美院实验艺术系主办的忙罢艺术节现场
西安美术馆展览现场
欧亚学院艾德设计学院设计作品
西安当代艺术在近几年纳入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与西安美术馆和西安美院两家机构密不可分。西安美术馆的学术方向和艺术思想能够代表这个城市艺术的高度。而西安美院作为教育机构,每年输送出上千名毕业生,可以说西安当代艺术群体尤其是90后艺术家基本是西安美院出来的。这两家机构成为中坚力量。
杨超馆长同时提到了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设计学院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先锋意义:“它是西安综合类大学包括民办大学里边艺术院校办的最好。他们有自己的方向,这个方向是以设计为突破口。对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以是与国际完全对接的,完全是国际化的教育模式。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成功之处是一个好校长用对了一批人。” 而欧亚的教育成果,时间久了一定会得以呈现。
关于未来,杨馆长提出了几个平台的搭建:第一需要一些公共的政府的平台,个人的平台和企业的平台;第二个需要有真正学术立场和学术方向的平台;第三需要艺术交易平台;第四个是转型,从传统艺术到当代艺术的转型。都具备了以后还需要具备一个更重要的国际活动的平台。这几个平台的组合才能够真正建构西安未来成为艺术之城。
结束语:
西安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机会。
西安当代艺术正处于转型期,处于“突破的前夜”。
如同这场新型冠状病毒之役,我们终将打赢它,黎明在即。
(特别鸣谢批评家彭德、苏中秋,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策展人王檬檬,西安美院影动系主任史纲,策展人、艺术家董钧,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周天游等接受采访)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