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忠的贵人系列之十四:文脉寻踪 陈孝信

时间:2020-09-05 22:41:12来源:江海子 新意象水墨

王小箭教授在网上看了我近期探索性的新作《文脉中国系列》后在微信上发来信息:“郑兄,你的字和画都很好,别用字把画套牢,画与书法有关就足够了,不要画地为牢”,搁下手机,面壁寻思,2014年12月27日上午美术报2014艺术节《国际版画邀请展》暨《郑忠工作室开放展》开幕式在江苏省海安523文化产业园举行,午宴上王小箭教授咪了一点小酒说:“想起来了!四川美院第二回学术展《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四川美院邀请了你们五位中国代表性优秀版画家,晚上我邀请了你们二位到我家……”

午前小箭老师在我工作室里看了我展出的几十幅作品后,滔滔不绝谈了好长时间,要不是开放的首日,要接待参观者,真希望泡一壶茶好好聆听小箭老师的真知灼见。

而十二年前,在重庆四川美院《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开幕式晚宴上我们一见如故,宴后老哥邀我和李枪二人到他家里继续煮酒论英雄,海阔天空,通宵达旦,不知东方之既白。

时间推到2002年,那次由四川美院主办的《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是由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陈孝信任策展人四川美院版画系承办的。几月前素昧生平的陈孝信老师打我电话告诉我这么一回学术界的盛事,邀请我参展,征求我的意见,久闻陈孝信老师大名,但还未有机缘谋面,我的作品能入陈老师法眼,垂青于我令我受宠若惊。四川美院是我们大学生时代很向往的中国八大美院之一,涌现出很多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优秀艺术家,四川美院一直以来就是开放兼容,与时俱进的先锋,对美术作品整体把握的能力普遍很强,而《四川美院第一回学术展》则是以院长罗中立、高小华、何多苓等为代表的77、78级学生创作出一大批具有社会轰动效应的作品回顾,我们五人的版画邀请展被立为第二回学术展,其规格待遇之高也只有四川美院有这样的胸襟与雅量。

五位参展艺术家韦嘉(石版画)、李枪(综合版)、由旭声(铜版)、郑忠(丝网版)、曹静萍(石版)与陈孝信老师合影

当代版画展研讨会在四川美院美术馆举行,著名美术理论家王林主持.

四川美院《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郑忠版画作品《天籁集系列之二》

四川美院《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郑忠版画作品《天籁集系列之一》

四川美院《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郑忠版画作品《天籁集系列之三》

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考察的机会,那次坐飞机从南京飞重庆,还出了一点状况,飞机在中途什么机场迫降,又换了飞机飞重庆的,有惊无险,原来受邀去一趟四川美院是不容易的。

那次展览期间,陈老师带我们去了何多岺、庞茂昆等我久仰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参观,心里获取的信息量之大,尢其是这些艺术家都在画展上观看了我的作品,这样交流起来就比较贴切而深入,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天晚上已经很晚了,陈老师神秘兮兮地笑曰:“带你去看一位神秘人物”,于是在什么寛巷子还是窄巷子,我们摸黑钻进一条胡同,当地叫巷子,巷子里长满了什么藤状的植物,要“拂花分柳”才能勉强钻进去,一敲门,竟还有人答应,应声而来者披头散发,长发过肩,瘦瘦长长,仙风道骨,原来此人就是在江湖上传闻很广的中国著名国画家李华生,李老师用卖画的钱买了一座古宅,深居简出,潜心修炼,为了接地气,有灵感,李老师请工人在家中客厅一侧挖地三尺,形成一个池子,仿佛墓穴,他接待客人的茶几雅座就在地池中,真是别出心裁,那是一个古龙小说中类型的人物,来无影去无踪,索影行怪,独辟溪径,独来独往,遁世离尘,目空一切,大隐隐于巿,躬耕陇亩,语不惊人死不休,且分秒必争的艺术家典范,喝了一会茶后,李老师带我们看他的大幅巨作,咦!古老的府第中画出来的却是很现代的水墨作品,一个象聊斋中的隐士说出来是艺术的“现代语”,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气场这样的人物给我以很深的刺激,陈老师向李华生介绍了我的情况,看了我的画册,李老师神态诡异煞有介事地端详了我好一会儿,然后显得正儿八经的说:“郑忠兄弟!你可是还有好几步走走呢!老夫年纪大了!……”我当时的感觉,好像在什么地方上演过这一幕,似曾相识。我和陈老师离开李府的时候天已放晓,我们俩好像穿越了一回时空。

在著名油画家庞茂昆工作室

李华生老师与郑忠

第二站在成都画院展览厅举行。

郑忠与策展人陈孝信老师。

一周后陈老师又带我们五人到成都画院做了第二站画展,中国著名艺术家周春芽接待了我们,和成都画家相交流的几天中,见到了山外山,人外人,还去一个什么诗人开的叫白夜的茶馆,见到了一群精灵古怪的人,天府之国,端的是人杰地灵,眼界、思路、感受殊为有趣,原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这些为艺术献身,以艺术为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同类人,我们并不孤单。

记得成都画展开幕式晚宴,我和陈老师坐主桌,陈老师是晚上的班机要先行离宴,陈老师起身时不小心带动了圆桌,颤动了一下,一瓶啤酒应声落地,在啤酒瓶即落地的瞬间,我一步跨过去在落地前用右手抓住了酒瓶,(中间还隔了一个人)然后放在桌子上,满堂大惊,陈老师象致台词一般无比庄重又显诙谐地说:“这就是郑忠!海军特种兵,中国有这样的艺术家吗?大家鼓掌!”掌声雷动。

2007年由陈老师策划兼主持,南通巿美术家协会、南通巿城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南通三人行~姚锦发、郑忠、张卫当代作品展》在南通巿城巿博物馆开幕,陈老师按排我作为艺术家代表讲话。陈老师在前言中写到:“……今天,在这里向大家隆重推出的是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艺术家~姚锦发、郑忠、张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代表了南通乃至中国正在崛起的实力派艺术家的风采,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明天和未来”。

2011年《南通三人行~郑忠、姚锦发、张卫当代艺术展》在南京美术馆举行,陈孝信老师在前言中写到:四年前(2007年),我曾在南通“城市博物馆”策划主持了《“三人行”~南通当代艺术展(第一回)》。此展之后,包括我在内,都感到意犹未尽。加之,光阴荏苒,不觉过去了四个年头,三位艺术家又都正值盛年,学富艺强,此间变化定然不小,经参展者张卫提议后,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另择展场,借文化重镇~南京这块宝地~南京美术馆,举办第二回展,以尽其意,以飨读者。经过了这次在艺术意义上的“踏青”之旅,证明了我当初的猜测并不为过。理由如下:

郑忠一下子为我提供了三类作品:综合版画作品;半抽象的现代水墨画;纸本丙烯作品。虽说三类作品皆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但我个人还是更欣赏这组题为《颤音》的综合版作品。它们的尺幅虽不大,却显得凝重而洗炼,古朴而儒雅。这组作品或以先秦时代的国之重器——钟鼎为题材,并提取回文、饕餮文、大篆为文饰;或以佛寺为题材,并用碑文拓片为文饰,再以现代人的视觉去组织画面,辅之以综合版的语言魅力,一起“奏响”了既古老苍凉,又亲切自然、沁人心脾的时代“泛音”(此处的“颤”与“泛”同义),让人驻足聆听,流连忘返……

这次展览又引发了新的机缘和新的篇章!生生不息!艺途漫漫!

南通三人行当代艺术展研讨会于会人员.右起:参展画家 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卫 <画刊>编辑 策展人崔灿灿 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商勇 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陈孝信 著名中国画家马伟 画家郑忠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顾丞峰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常林生 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所长庄天明研究员 参展画家姚锦发 作家王挚冲。

(右二) 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陈孝信先生 与参展画家郑忠(左二)姚锦发(右一)张卫(左一)

策展人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陈孝信先生主持南通三人行(郑忠、姚锦发、张卫)当代艺术展研讨会.

几年前,我带了一批水墨作品到中央美院,请《美术研究》殷双喜博士看看,殷老师看画后,打电话给陈孝信老师:“老陈!我的朋友郑忠过去是一个很优秀的版画家,现在画了一批水墨也非常好,很有特色,我推荐给你”陈老师在电话中说:“郑忠!我很熟悉啊!一直是我关注的画家呀!”殷老师说:“不!老陈!过去是郑忠版画,我今天郑重地向你你推荐郑忠水墨作品”,没多久我受到陈老的的邮件,邀请我的现代水墨作品参加《未来指向》丛书的编撰。

这是一个历史的高度。

《未来指向·文脉中国》主编陈孝信

《未来指向》丛书是由湖南美术出版社集册出版。

聘请中国艺术批评家和相关专家撰写具有学术份量的研究文章,

是一套由当代艺术领域中综合类丛书。

《未来指向》丛书将其主要视点关注当代思想前沿具有潜力的艺术家

创作动态,用历史主义的辩证思想见证他们的成长,选择他们具有实验精神的作品入册。为中国艺术的思想前沿提供创造性的经验。

《未来指向》丛书集结艺术领域里具有潜力的优秀艺术家它颠覆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流行模式,将思想的触觉伸向未来,它在学术领域和市场动态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它集学术性、文献性、公正性于一体,并完善和修正中国当代在当下的各个领域中多元指标。

《未来指向·当代艺术》 主编:岛 子

《未来指向·女性艺术》 主编:贾方舟

《未来指向·水墨艺术》 主编:邹建平

?未来指向·抽象艺术》 主编:李 旭

《未来指向·影像艺术》 主编:朱 其

《未来指向·雕塑·装置艺术》 主编:朱其

《未来指向·文脉中国》 主编:陈孝信

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期致力于中国艺术出版,特别在中国当代艺术出版中卓有建树,它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出版重镇!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个有良知的中国著名理论家即是一片广阔的天空,无限的海洋。

何幸?何兴?何欣?

一个年轻艺术家的成长道路上,需要许多外力的支持,从众多的“他信”中,逐步树立起自信。

而陈孝信老师的关爱在这个历史时期给我带来的是更多的理性思考与审慎的判断。

在成长的艺术旅行中,陈老师用他的方式给了我力量和信心!

我佛慈悲!


综合版画《颤音系列之一》

综合版画《颤音系列之二》

综合版画《颤音系列之三》

综合版画《颤音系列之四》

综合版画《颤音系列之五》

综合版画《颤音系列之六》

综合版画《颤音系列之八》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