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治。人比较瘦,穿白衬衫,戴黑眼镜框,爱抽烟,聊天过程中几乎不离手的就是烟,间或会有一支笔。这个处女座的平面设计师见到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提醒我头发上挂着一片柳絮。
在采访过的众多受访人中。他可以说是最能「挤兑」编辑的一位,没有之一。总体来讲对谈过程中一直夹杂着刻薄和一针见血,但是「刺激」的背后。是刘治治作为一名职业平面设计师对于当代设计的看法。 正如他所说,讲真话的人都会显得刻薄。
△设计师刘治治
我们以「理性与感性」的话题开始,他认为大多数人都可以理性地面对世界,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只要逻辑链条完整。得出的结果都不会有太大偏差。
对于每个设计项目,他都希望能在最开始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切入」,设计过程被转化成许多不同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他总是能举出通俗易懂的「古怪」例子来把想法物化。
在这次有关当代设计思想与日常用品相结合的聊天中,就囊括了世界选美、伏虎拳和罗汉拳的相提并论。后来他说,其实平面设计是个非常容易进入的职业,但是做到真正意义上地「好」却十分不易,就像一般人生气摔东西很容易,但练拳过后把器物打碎成你喜欢的形态就不同了。被高手坏的东西应该也会觉得自己「死得其所」吧。
△刘治治的个人空间
刘治治对其他设计专业很尊重,说起那些建立在对其他专业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的所谓「跨界合作」,他总是像在冷笑。当然他也曾尝试过平面设计以外的事情,但一切设计都还是平面设计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 对于平面设计以外的事情他实施起来非常谨慎。
此外,他始终把个人爱好和社会身份分开对待,对于专业以外的擅长部分,他看作是一个设计师应该有的状态,好的设计诞生于设计师多元化的生活之中。
△刘治治的日用选品
当被问及如果没有了身边依赖的日常用品,他的生活会如何时,他意料之中地回答说生活会痛苦,而出乎意料的回答是他更在意生活为什么「回去」了。
比如排一本书,是我自己愿意手工铅字排版,还是我被别人剥夺了使用电脑或新技术的权利之后不得不如此?比如现在网络全部断掉,我就会很生气,会暴躁,凭什么剥夺我观察这个世界的权利和我使用先进工具的权利啊?说这些话的时候刘老师有些迫切,我这个他口中的「小孩儿」却觉得他这个刻薄的「老北京」有点可爱。
你做设计多少年了?
刘治治:
我在上大学之前就开始做设计,算起来现在怎么着也有 20 年了。但是如果说专业地做设计、做工作室,那差不多有 15 年。
成为设计师以来,哪件东西对你的工作影响最大?比如一支笔或一副眼镜。
刘治治:
苹果电脑的更新换代对我的影响最大。每一代的苹果电脑我都有,我是经历了网络兴起的人,我经历过「学电脑」的时代。我第一电脑是 1995 年买的,到现在 20 年了,那时候网络还没有很发达。非物质上的就是网络。这两样东西对我的影响很大。
你是怎么定义一件好的日用品的?
刘治治:我觉得现在再提「设计为人服务」、「功能至上」这些口号并以此来要求当代的件特别可笑的事。
设计为功能服务只是一个前提,于今已不能作为终极目标了。
设计微波炉不会爆炸并能加热食品这是前提;设计一个杯子能喝水,这也是前提,这些前提在整个现代主义时期早就有了完备的解决方案。
我觉得当代设计的重点是:在服务功能已经完成的前提下,继续为我们平庸的生活制造一些可能和有趣。
比如说大治将典,为什么要把瓶起子设计成「星月」那样啊。就是为了为你的生活制造些可能性和有趣。凭什么大众就要去消费最无趣、最平庸的东西呢?别把无趣和庸常当作「朴实无华」。设计在今天的意义有一部分就是向那些陈词滥调进行挑衅。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日和手帖
撰文 | 兴晨
photo | 刘治治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