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华区焦店镇野王村东北角,有一座灰色的两层小楼,它就是焦店镇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楼是该村与中国艺术书画院合办的画室。 两年多来,近30位村民在画室系统地接受了中国工笔画技法的培训。如今,这些忙碌在田间的庄稼人,蜕变成了伏案绘画的艺术人。
村民们农忙拿锄头,农闲握画笔,创作出了一大批不同题材、具有乡土气息的画作,其中有三位村民的作品在去年9月举办的河南省第25届美术新人新作展中获得了优秀奖。
经过墨香的熏陶,如今,野王村文明和谐的气氛更加浓郁,村民的自身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为打造鹰城观音书画小镇练足了基本功。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在600余平方米的画室里,村民们正在创作。
86岁的叶桂荣虽是画室里年龄最大的,画起画来比年轻人还投入。
村民杨捧正在伏案创作,在去年的全省第25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览中,她的作品《秋荷》获得了优秀奖。
村民们相互交流 技法,共同提高。
村民平日拿锄把握镰刀的手,也能画画。
村民从 美术期刊中学习名家技法。
村民熊志华在村头写生。
村里专门投资1.5万元购买了两台书画装裱机,方便村民装裱画作。
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等都是村民绘画创作的对象。
村民们感受到了艺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乡村画室成了他们的开心之地。
忙碌在画案前的村民吴金平找到了充实感,她每天画八九个小时。
村民胡宽堂在临摹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