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亦评论说:“任重先生是一位年轻的画家,自幼学画,在画画的同时尤注意学习传统文化,读文读史,孜孜不倦。因此,他的画,包括他在画上的题记都显露出很多画家少有的成熟和文化的气格。”
任重,字千里,1976年生,职业画家。幼承庭训,随父习诗文书画。对传统文化有特殊的爱好和认识,不独以画见长。其人心静如水、志节高迈,治学态度严谨勤奋。故其作品不论山水、人物、花鸟渊雅静穆,清逸高古。幼时即屡获国内外美展大奖;16岁时作品《白山茶》获全国“明星杯”书画大展金奖;台湾环护书画大展优异奖。曾获“法国艾菲尔铁塔艺术杯”佳作奖。1997年作品入选“97首届欧洲中国艺术大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北京首届国际扇面书画艺术大展”。2011年12月在荣宝斋举办“挥麈烟岚——任重十年精品展” ,2012年8月开展“挥麈烟岚”任重千里行巡展,先后在“湖州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举办了个展。2013年7月又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千里快哉——任重中国画作品展”。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任重的艺术轨迹中,第一位老师就是他的父亲,一位塞北银川的特级美术教师。父亲对他在读书、写字方面要求很严,而且讲步骤,很系统。所以他自幼就开始练习书法,并对古代典籍按部就班地加以诵读,从而造就了其对诗词文赋、名章典句、传统哲学等方面,与年龄颇不相符的熟稔。也因此在他绘画的诗文题跋上,各类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然天成地吟诗入画。
家里珍藏的诸多画稿,也成为他最好的老师,他13岁时就曾用整整一个暑假临摹完成了《清明上河图》。虽然父亲对他画画要求并不是太苛刻,但父亲“做艺术和做别的不一样,要勤奋、要执着一辈子”的告诫,深深地影响至今。这种勤奋与执着,使得他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崭露头角,获得了全国少儿书画大赛特等奖。
1994年,任重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宁夏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大学里学的主要还是基础和学习的方法,这都没有错误。但我还是希望能深入地去学习,尤其是艺术,主要还是要靠自我感悟。我想懂得更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他甚少在教室里老老实实上课,更多时间是自修汲取各种养分。甚至在大学的第一学期,更是用一晚上的时间完成一个学期的作业。
任重曾说:“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教育,自己也是以‘四维八德’‘温良恭俭让’为道德标准。但性格里也有反叛的一面,所以喜欢魏晋,喜欢嵇康。”这种反叛的性格,使他在大学读到一半时自动退学,从晋唐宋元开始,系统地对彪炳画史的名作重新梳理、研习,这段时间的积累,让他受益至今。在他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上穷碧落下黄泉”,艺术只有阶段,没有止境。“艺术的一生都是在过程里,我的这个过程,就是临摹、写生、创作的循环往复。”
中国画就是写意的
任重的作品有个很明显的特色,就是他的题材没有定规,更没有局限,涵盖了中国画的十三科。对此,任重说:“作为画家我认为还是要全面、要十八般武艺精通。所以营养不妨更加广一些,就像我们做学问,经常谈博大精深,可能我将来的题材会越来越多,但这是我吸收营养的过程。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题材还会有一个收的过程。”
秉持“古人之心”的任重,对于高古人物等古典题材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这种情怀在时间的流逝里显得更为珍贵。今天的人对古代的圣贤高隐、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文化依然热爱和留恋,就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结。不是说我想回到古代,或是追古。而是恰恰相反,师古人之迹,不如师古人之心。这个心,对人生、对宇宙、对艺术,都是启迪。古人比较朴实、单纯。他的一生可能不像我们要做很多事,他只做了一件事。但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有没有古人做一件事做得好呢?”所以任重在艺术中,也是以此来要求自己,对传统文化不曾懈怠的补课,对文房器具不计代价的收藏,对笔墨纸砚更是近乎苛求到只用古墨与特别定制的纸张。
而且任重的作品虽然大多是以工笔的面貌呈现,但别有一股“工中有大意”的味道内敛于其中。对于中国画的“意”,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工笔和写意,我们今天有很多的误解。总是认为毛笔细了就是工笔画,画得认真了就是工笔,率性的就是写意,这是错的!中国画就是写意的,至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我们可以称之为细笔画或者是粗笔画,但并不是说细了就叫工笔,粗了就叫写意,我觉得这是一种谬误的称呼。我宁可把它称之为细笔和粗笔,或者是简笔、逸笔。因为中国画一定是写意的,它写的是胸中的意境,用你的修养和技巧,状写、抒发出心中的情怀和意趣,这就是一种写意。”
冷静面对市场认可
2013年4月,胡润艺术排行榜中出现了一个新面孔,以4109万元成交额排名第51位,这就是任重。而且榜单上50岁以下的少壮派在世的艺术家只有8位,其中最年轻的就是37岁的任重。
在平静中持续调整的拍卖市场里,任重的作品并未受到什么影响,不仅从未流标,而且往往创出新高。今年先是在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任重的16件作品以总价超过1500余万元的价格全部成交。后在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八十七神仙卷》以440余万元成交,《观瀑图》以253万余元落槌。继而在北京匡时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飞泉泛舟》创下了161万余元的佳绩。而且这些成交价都以数倍的价格远远超出最初的估价。
藏家的青睐和追捧,早在他的作品初入拍卖市场时就已经露出端倪。自2004年开始,他的作品就屡屡现身香港佳士得、朵云轩、中国嘉德、翰海、中贸圣佳等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面对这些颇让常人羡慕的成功,任重曾说:“其实作为我自己,倒从来没有过多地去想市场、想价位、想成功,因为那不是想就能想出来的。毕竟我并不擅长这些,而且浪费心智和精力。我倒觉得把画画好最重要。”
任重冷静地表示:“今天的人选择过于多、诱惑过于多,迷惑也过于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目的不明确,就会迷茫、困惑和浮躁。我自己的性格比较偏好纯粹的东西,尽量不去想太多旁的事情。市场作为你艺术水准一方面的判断,可以激励、鞭策、成就你,当然也可以诱惑你、打击你、毁灭你,这就要看画家自己的选择和你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应对能力。”因此,面对艺术市场的认可,任重除了有一种作品被认可的喜悦外,还是淡然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收藏自己喜欢的文房雅玩,画着自己想画的画。(冯智军)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