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推荐】画家乐之的艺术心路

时间:2021-09-17 16:48:10来源:5A画廊

《黄色的记忆》

136cm×68cm

1992年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一等奖

宋胜利

乐之(宋胜利)祖籍甘肃,旅居北京、青岛。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修国画。长期从事影视工作,先后在青岛崂山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中央数字《书画频道》等单位任职。长期在张立辰中央美院写意高研班、教育部博士课程班等从事宣教工作。现为自由艺术家。北京乐之空间文化公司“乐艺生活”创办人。北京大都艺术馆学术主持。

名家点评

2006年在中国美术馆采访吴冠中时合影

冯远(中国文史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我认为你那张静物《年轻的历程》最见功力,四人骑马的《远方》感觉不错。再就是《受惊的马》、《吃心的人》还有《马语者的清晨》这像是一个系列,有点观念的东西,可以看出来你是有些想法的,也是有点个人的风格出来了,但还不够鲜明,要按这个路子继续拓展下去会有希望的。我看你后面还有一些国画人物、花鸟、连环画什么的,看来你比较全面,什么都能画一点,这在年轻时是好的,但往以后发展还是要越来越专攻,因为人的精力不能太分散。与做电视相比,你还是在绘画上更有发展前途。”

张立辰(中央美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

“我看你有几张临摹不错。汲取前辈的艺术精华,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临摹。反复的观摩,包括看一些好的论著。其实一些好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观摩。……你的画里面装饰的东西很多,当然要把握一个度。“装饰”在生活和绘画中的意义是不同的。追求一种唯美的境界,在一定阶段是好的,但一味地追求唯美是很可怕的,就走到了“艳俗”。唯美主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是要尽量避免的。再就是你认为国画里面有很多“程式化”的东西,缺乏创造。这是很多人的一个误解。体现艺术规律的最高境界就是“程式”,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面的“程式”,而是揭示事物内在本质规律的“程式”。它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境界。它是一个不断发现、发展、变化和创新的“程式”。

杜大恺 (清华美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必须看到胜利的知识系统是很宽的,你在做媒体这个过程中间,你要关注的要比普通画家关注的多。这都是你的所长。你应该是很理性的,当你拿起笔来的时候,你应该比一般的画家有更多理性,所以这个选择是很重要的…像你这样一个年龄段的艺术家,怎样去和社会、生活契合,怎样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怎么把传统和当代、和我们生活的实际感受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这一时代画家必须的选择。”

孙焱(美国马斯金格姆艺术学院院长)

“很高兴在电话里谈论你的作品,根据我提交的《中国现代绘画邀请展》报告,拟定了在中国的三位画家和美国的中国画家三人,共六位。我准备将你的《兰亭图》、连环画等几幅有中国意境的作品提交艺术委员会。你在北京开辟了一片天地,又有了自己的文化艺术公司,你在当今的大好发展形势下,一定会有广阔的空间。”

恒持与取舍

——宋胜利其人其画

文/祝振中

客居台湖期间,余有缘与胜利(乐之)比邻而居,所以饭后茶余谈书论画自然也就成为常事,这使我对他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直到有一天他请我为他写一些文字,一时无从措手。思之再三,还是从其人写起吧。

胜利(乐之)为人朴直、为艺执着,心性专一而务实从事。他乐道人之善,善学人之长。在与周围朋友的交往中,总能发现他人的长处,而且最善于学习。往往在一些并不起眼的作品中,他独具慧眼,找到自己创作的生发点,由此成就一幅佳作。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到一个旧家具厂闲逛,他一下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随身拍摄了大量图片,回来时他说,日后可以尝试做一个类似题材的系列创作。由此我明白了,他何以能在繁杂的工作之余,还能闹中取静,创作出如此多的风格题材相异的作品。

说实话,胜利不是那种以聪明取胜的人,这点如我一样;但他绝对是能随时专注于一的高手。可举两例为证:一者,有时我们一起闲聊,你会发现他时或走神,当冷不丁他说出一个别的主题,你才知道他其实已沉入思考之中。二者,当他风急火燎地工作归来,你以为他肯定在疲累地休息,可推门一看,他已在案前挥毫,进入了忘我状态。对照他,我常常自叹弗如:因为一件事而旬日甚或整月砚田荒疏,无奈,定力不足而徒使心焦。所谓静境,岂可待而得乎?

清人刘熙载有言,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余亦不妨学舌曰:艺者,人也。在这一背景上,宋胜利的绘画创作也表现出丰富而统一,坚实而灵变的多重风采,呈现出创作灵性与艺术思维活跃的巨大发展潜力。

首先,他能工能写,有着极其专业的造型功底。在西北师大就读期间,他已打下了良好的造型基础,所以无论人物、山水、花鸟,他都能由临仿而快速进入创作。他早期画了不少工笔,无论人物亦或动物,都能刻画入微,即便一些追求变形夸张韵味的人物画,也能把握得形神兼顾、恰到好处。他有扎实的临摹功底,尤其对于任伯年下过很长的功夫,而且不限题材,举凡人物、鞍马、花鸟、山水,皆能很快撮其要领、撷其神采,这也使他的创作在这一基础上呈现出题材与技法的多样变化。

其次,他的写意花鸟能于放中取势,而且在用色上有突出的表现。在从师张立辰先生之后,他的写意花鸟创作大量增多,题材也十分广泛。他的写意之作,很好地承继了张先生的用水用墨之长,下笔果敢,笔势奔放,水墨淋漓,凸显出“大”与“写”所强调的审美要素。他还善于用色,常以泼彩成绘,使画面绚烂夺目,显示出独到的色彩修养。而且,他的泼彩也不限于传统的中国画范限,有选择地吸收了西画的养分,在形式上显示出审美创造的新意。

另外,他注重书画印的综合修为,而且旁涉诗文,在文化上有深刻的认识和自觉的实践。写意画发展到明清,已成为一门综合艺术,对文化的要求也成为至高的标准。因此,潘天寿先生提出“不必四绝,但须四全”的主张,陆俨少先生的“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的观点,其深意亦在此。宋胜利在习画过程中,体会既深,践行亦切。他案头常置各类法帖,暇时随手临习,体会用笔之道。他还时常奏刀刊石,于方寸之中用意不懈,保持了对绘画相关诸艺的热情与敏思。

古语云:有志者事竟成。胜利既有明确志向,又有广博的见识与交游,复能踏实地践行与深思,当他渐渐集中于自己的主功方向,其艺术前景自是值得期待的。余将乐见其成!

(注:祝振中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于2014年1月写于见山堂)

作品欣赏

《华夏大吉》国画

136cm×68cm

1994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省级二等奖

《小雪》插图

21×29cm

1989年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就读时创作

《臧女》

110cm×90cm

1991年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写生

《叶子的故事》插画

30×30cm

1992年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创作

《年轻的历程》

油画

60cm×60cm

1997年入选甘肃省《西望敦煌》入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吃心的人》

油画

60cm x 60cm

2000年被英国助学基金会收藏

《马语者的清晨》

油画

100cm x 130cm

2007年

《白马浴女》

油画

76cm x 95cm

2007年

《受惊的马》

油画

100cm x 130cm

2007年

《远方》

油画

75cm x 110cm

2007年

《圣火》

油画

100cm x 130cm

2008年

《幽梦》

油画

100cm x 120cm

2010年

《人生如戏》

130cm x 100cm

2007年入选首届中国岩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白雪》插画

40cm x 20cm

2000年

《荷花赋》

国画

136cm x 360cm

2010年

《荷》

国画

68cm x 68cm

2011年

《红蜓》

国画

68cm x 68cm

2011年

《逸》

国画

68cm x 68cm

2010年

《晓雾》

国画

68cm x 68cm

2010年

《蔬果系列》

国画

45cm x 50cm

2013年入选中央美院张立辰教学四十年画展

《收获》

国画

68cm x 136cm

2012年

《花香物语》

国画

160cm x 160cm

2015年

《富贵神仙图》

国画

136cm x 68cm

2016年

《荷梦》

国画

68cm x 68cm

2017年

《蕉叶樱桃》

国画

40cm x 40cm

2017年

《陶醉千年》

国画

40cm x 40cm

2017年

《流连黑美人》

国画

45cm x 68cm

2018年

《徽州印象》

200cm x 200cm

2019年入选《纪念林风眠》全国美展

《荷花》

国画

96cm x 60cm

2018入选国家画院《紫苑墨痕》展

《牡丹》

国画

96cm x 60cm

2018入选国家画院《紫苑墨痕》展

《双鸽图》

国画

68cm x 45cm

2020年

《樱桃好吃》

国画

68cm x 45cm

2020年

个展

1992年毕业创作《黄色的记忆》及毕业论文《论连环画的创作》均获本年度毕业作品一等奖。并举办个人画展。

1994年作品《华夏大吉》《晚点》入选第六届中国美展和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并获二、三等奖。

1998年在青岛国际啤酒文化节举办个人画展。2006年作品《吃心的人》《幽山怀古》被英国助学基金会收藏。

2006年作品《年青的历程》参加“西望敦煌”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7年作品《人生如戏》参加“首届中国岩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3年作品参加中央美院张立辰教学四十年师生展。

2015年先后在北京和青岛举办中国画写意精神六人展。

2016年担任清华美院“中国书画名家”专项课题高研班主导老师。

2019年作品参加国家画院“拓境流远”张立辰高研班师生展。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联盟:

5A画廊、艺术公社、艺术前沿、鸿宇轩画廊、北山公书画院、中国画馆、国画艺术网、艺术头条、河图动漫文化有限公司、琉璃厂在线、仰山楼、延安当代美术馆、中华墨宝联盟、演旭囯画研究会、中国水墨、望岱堂文化艺术馆、徐州翰林画苑、千远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东方书画网艺术门户网站、书画威海、收藏之声、《艺术天成》杂志社、《中国美术报》、新时代艺术名家、当代书画档案、中国画坛联盟、艺术传承媒体联盟、天易和堂、环球文化艺术网、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铸山、今日鉴藏、书画宝库、两汉美术馆(两汉画廊)、中国书画家影像网、艺美视界、北京启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井艺术馆、华人艺术报、孚链艺术、时代淮海、艺术百家

如您喜欢!!!

请加入5A画廊微信号Gallery_5A

手机:18811351995

合作请加微信:5A画廊(g5aaaaa)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由于投稿人数过多,投稿时请核实您所留下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联系到您。)

长摁二维码可以加入我们哦!!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