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新语/ 新年音乐会
一首《穿越时空的思念》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
琴声瑟瑟、笛音悠扬
一时间把大家的思绪带回了明代东庄时代
《东庄二十四景》是沈周创作的二十四幅传统水墨作品,这二十四景生动地展现了江南吴地的园林艺术风貌,以简明的构图和明快的线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画面效果。肖谷先生全新创作的《东庄新语》则以油画中的明暗色块代替水墨的游丝线条,展现出另一番风情的园林情趣。同样的二十四幅作品,却又是不同的创作。相隔几百年的艺术家之间心是相通的,而《东庄图》则是建构在他们之间的一座桥梁,也可看作是他们之间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此次《肖谷·东庄新语》艺术展恰逢过年,我们对应东庄二十四景中的经典画作,用音乐来诠释这“东庄美景”。让“东庄新语·新年音乐会”伴随嘉宾和观众,随演员在园林中走走停停,一边倾听古琴的清微淡远,一边体验尺八的悠远深沉,一边聆听昆曲的唯美曲调,一边领略园林的诗意之美。东庄新语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采用沉浸式演出的形式,让观众身临镜园,坐在知乐亭下,流水潺潺,树影斑驳,琴声入耳,感受音乐诠释的“东庄美景”。此次音乐会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便是将东庄图的主要作品名和演奏曲目有机结合到了一起,听听其中描绘的故事吧
《续古亭》—梅花三弄
在东庄里,有一处续古亭,也许沈周就经常在那里翻阅古书,感怀先圣。古意盎然的琴曲《梅花三弄》同样追慕了先贤的高洁品格。
《曲池》—酒狂
从远处流来的那条小溪,曲折悠扬,是不是正适合曲水流觞呢?也许春日里,那些文人雅士们就在曲池边吟诗作对,浅斟低唱,抒怀胸中之意。
《朱樱径》—樱花
一条樱红叶绿的小径上,一位宽袍长袖的士人策仗缓行,“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曲《樱花》响起,让我们回到旧时江南,回到那些易逝的美好记忆里。
《北港》—不染
北港的荷花开得正盛,清新淡雅,又生机盎然,荷花素来被文人称颂,赞她出淤泥而不染,古琴曲《不染》便于那纠葛尘世中寻找纯真挚情。
《振衣冈》—平沙落雁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振衣冈上,衣袂飘飘的高士,像极了萧瑟秋风中振翅高飞的孤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古琴与尺八的合奏曲《平沙落雁》听着便能想象平沙上的鸿雁,不惧艰难,向着它们的目标奋勇前行。
《桑州》—四大景
古代的中国,桑是江南农耕文明的象征。彼时的苏杭,经济的增长跟桑息息相关。由江南小调改变的古琴曲《四大景》,有种“把酒话桑麻”的意境。
《知乐亭》—醉渔唱晚
画意水边亭,一人正倚在亭栏上观赏水中的游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正是庄子与惠子游鱼之乐的典故。古琴曲《醉渔唱晚》呈现了一副游鱼知乐的场景。
《牡丹亭-寻梦》
春光漫漫梦中情,梦景依依竟忘形。玉立亭亭追梦女,姗姗入梦牡丹亭。在这镜园里,水榭边,经典昆曲《牡丹亭—寻梦》编织了一副美丽画卷。
古琴的清微淡远,尺八的悠远深沉,昆曲的唯美曲调,呈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当代生活美学观,让观众领略园林的诗意之美,感受艺术跨时空的对话。
本次新年音乐会由上海市静安黄彩娣绿化艺术发展创新工作室策划主办,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承办。特别感谢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国际古琴学会理事郭枷克、吴鸣诗、青川,亚洲古代音乐艺术学术研究者倪费,上海度曲有道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艺术总监吴燕妮等知名演奏者的倾情演出。
时逢2022年新年伊始,音乐会带来了浓厚的新年氛围,虽是寒冬,却有春意,祝所有的朋友们聆听着琴声,一同步入2022,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吉祥顺遂,心想事成。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
上海市静安黄彩娣绿化艺术发展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