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犍陀罗佛造像手印

时间:2022-02-11 11:50:45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犍陀罗是一个古国,位于印度喀布尔河下游,五河流域之北。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前后七、八百年间,佛教曾盛行于此国。所以现在那里保存了很多精美的佛像。


犍陀罗位于今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东抵印度河并包括克什米尔的部分地区。从地理上看,犍陀罗地区的核心是南亚次大陆西北的一个小盆地。其东部、西部和北部分别是巨大的青藏高原、兴都库仕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南面正对印度河流域平原。在古代,人们一般只能通过其西北方向的喀布尔河流域进入犍陀罗。由于此地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以来犍陀罗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成为了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备注:选自~朱大叔《早期佛造像发展史笔记:犍陀罗简史》)

第一眼看到犍陀罗造像,小朋友们会想到什么呢?如果你熟悉古希腊,那你一定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古希腊的雕刻艺术:

1、高度写实的风格

2、椭圆的脸型(好似标准美女的鹅蛋脸型)

3、波浪形的卷发和小胡子

4、挺拔健壮的身躯

5、典型的希腊式,高而直的鼻子在我们眼前的,宛然古希腊走出的美男子。而这种散发着浪漫主义色彩的造像,来自2000年前古印度的犍陀罗地区 ,也是在这里,诞生了可能是世界上的第一尊真正意义上 的单体佛陀造像。在之后的1000年里,这种佛教造像艺术随着佛经和佛教,向北再向东传播,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

当你在网上搜索,看了很多很多的犍陀罗佛像,你会有一个问题。比如你看到上面三个佛像,你会说,为什么他们三个都要举手呢?

并不是他们的老师向他们提问,这其实就是一种手印。手印就是手势的意思,因为佛像不能说话,但是要把佛说的话表达出来,除了通过面部表情,就只能用动作了。这三尊佛像竖起他们的右手,就是“施无畏印”。

除了“施无畏印”,还有其他的类别,在课上会详细讲述 这两个人看起来像不像两兄弟,发型、穿着和无辜的眼神 ,简直一模一样。他们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作品(3~4世纪) 。不过他们的手势不同,一个双手抱花,一个右手掌伸开 向上,是施无畏印,另一只手握着一束花。

还可以猜测破损的雕像的手印。这座雕像好比断臂的维纳斯,让人想象当它是完整时候的样子。考古学家觉得他的左手本来拿着个水罐,(水罐很重所以向下垂)右手是施无畏印。

他手里拿的就是传说中的水罐,没错就是这么小有没有一种弥勒拿着小瓶子的感觉。

一只手托着头,另一只手握着莲花,有人说他是有点累了有人说他在思考,你觉得他在干什么呢?同样的手印,却感觉他们四个在说四件不同的事。

这些表现佛生活场景的雕像里面都包含着许多手印,同一个手印,在不同的情况下表达的意思千变万化。这样,就能让雕像说出非常丰富的语言。可以说,手印就是佛的表情包。

在印度早期佛像中国的早期佛像中,手印大概有五种。分别是:施无畏印、与愿印、禅定印、触地印和说法印。

1, 施无畏印

施无畏印是出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佛像手印。一世纪,施无畏印就出现在佛像中。他的手势“右手五指舒展举起,掌心对着外面 ”。据说这个手印能使大伙心安,无所恐惧。也偶尔会见到举左手。

“施无畏印”大概具有有三种神力:

1,用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

2,教大家真理、智慧。

3,解除别人的心里的恐慌和害怕一些事。

2,与愿印

也叫施愿印、布施印、满愿印。一手下垂并仰掌,它可以给予大家所需求,来满足大家的心愿。

与施无畏印类似,与愿印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印度教的神像中。究竟是谁山寨了谁一直众说纷纭。

3,禅定印

禅定印是佛陀入禅定时所结的手印,或可称为定印、法界定印。他的手势为双手仰放下肚子前面,右手放在于左手上边,两拇指指端相接着。如果只有左手,也可称为定印。据说这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习的姿势。

4,触地印

触地印,也叫证悟印或降魔印。右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放在右膝盖与小腿腹之间,中指触地。据说释迦牟尼佛在即将修行成道时,魔王为阻碍他的修道,不断以各种方式前来扰乱。释迦牟尼即以右手指尖触地,地神于是显现,出来证明释迦件尼已经修成佛道,魔王终于降伏,因此此手印又称为降魔印。触地印的出现应该很晚,看上面北周时期(六世纪下半叶)的敦煌四二八窟壁画,有一个类似触地印的局部,只是将手放在膝盖上而已。(未能考证)

5,说法印

他的手势为双手举在胸前,两手均以拇指尖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皆可)轻轻接合,不接合的手指自然舒展。据说这是佛陀首次在鹿野苑讲课的时候所做出的手印。这个手印象征佛陀在讲述道理,用佛法的智慧开悟世人。

最后送大家一个朝气蓬勃、生气昂扬且又潇洒自如的弥勒菩萨造像!

来源:言乎言及

转载自微信号“栴檀精舍”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