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平台「會HUI」获2000万元A轮融资,探索艺术消费延伸性

时间:2019-08-27 10:47:09来源:新商业情报NBT

场景化与年轻化下的艺术消费领域,“會HUI”一直在深耕。

作者 | 赵烨楠

编辑 | 罗立璇

这是「新商业情报NBT」报道的第516家创业公司

《新商业情报NBT》获悉,“會HUI”近期获得来自四季星河、一三资本、七熹资本、天奇阿米巴等机构2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去年三月,“會HUI”已得到来自峰瑞资本、言几又、清科资本1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

“會HUI”成立于2017年,如今,它将自己定位为“超当代艺术厂牌”。是资深商业地产运营人陶伟光创立的集线下艺术展览、线上零售商店为一体的艺术平台。目前,“會HUI”已经与上万名艺术家建立联系,他们正在积极挖掘中国当代新兴艺术家,致力于通过文创产品、丰富商业空间等操作,建立艺术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

除此之外,“會HUI”还与多地政府、商业综合体进行艺术项目、艺术大会相关合作。在未来,“會HUI”将会致力于继续发展艺术文创消费业务,在探索不同项目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打造流动性更强的新型艺术空间与体验。

“零售就是娱乐,娱乐就是场景,场景就是体验,以后这是模糊的地带,而且会越来越显现。”

01 | 不断探索艺术消费的延伸性

陶伟光本人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从事多年艺术文化相关的工作。1997年起,她进入地产行业,并持续打拼了二十多年。在地产行业的经历让她对艺术与商业地产的结合拥有了许多独特的经验,也因此让两者的融合拥有了现实的可行性。

实际上,“會HUI”在亮马桥官舍的首店是一间艺术画廊,名为会空间。经营的艺术品定价高昂,出售的都是大艺术家的作品。“但归根结底,只是那几个藏家的事情”,陶伟光认为应该让艺术品介入到大众的日常消费级别,从而让中产阶级以至对艺术消费感兴趣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會HUI”创始人陶伟光(中)

她发现,会空间在官舍为了配套而开设的艺术周边商店的坪效和人流量都非常不错,吸引了很多买不起艺术品、但喜欢艺术的年轻人。在观察到这样的市场需求后,在2017年初,“會HUI”开始考虑转型。

在经营原有艺术家的作品基础上,“會HUI”开始致力于挖掘一些新兴的艺术家,与他们展开合作,为他们打通从艺术创作通向消费领域的入口。“开始把它做成年轻艺术家的博览会”,陶伟光说道。

在新锐艺术家的挖掘方面,一个直接的方式是通过策展团队深入各个大学的美术毕业展,去发现有价值的、值得签约的艺术家或作品。另一个方式是通过现有积累的艺术圈资源去拓展。

艺术的审美一定是主观的,千人千面。但要作为一个艺术平台去运营,在挑选艺术作品时就必须有一定限度的评判标准。在问到如何判断一个艺术作品或艺术家是否有潜力时,陶伟光说,主要有两个标准。首先是艺术家本人的状态,他对这个世界讲述故事的方式;其次就是通过作品本身来判断,“(画作)是基于图形的”,所以作品自身的呈现样貌就显得很重要。

一个大众标准是画作呈现的内容、色彩积极向上,饱含能量,不含有消极的、令人不适的情绪传达。

在与艺术家达成合作后,“會HUI”会将作品直接买下,拿到相应的版权。这样除了作品本身可以在艺术馆内进行展示和售卖,“會HUI”还可以将作品的元素提取出来,制作各种各样的艺术衍生品。

这样,一来可以扶持国内的新兴艺术家,让他们的艺术创作被更多人看到和欣赏;另一方面他们也探索了艺术如何变成消费品的可能性。

目前,“會HUI”售卖的艺术消费品分为三大品类。一类是原始的艺术作品,比如油画、版画、雕塑等;其次是与产品功能相结合的衍生品,比如3C产品(包括充电宝、音箱等)和其他生活用品;还有一类是与服饰、包包的结合,将艺术元素提炼出来印制到上面。

在“會HUI”的艺术展馆与艺术衍生品商店,都可以看到这些艺术消费品的身影。不仅在线下渠道售卖,“會HUI”还开拓了线上的零售商店。通过“會HUI”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进入其线上零售店的小程序。可以直接在小程序内浏览、购买心仪的艺术品。

在小程序首页,会对艺术家、作品与衍生品进行推荐。像拥有东方气息和荒诞风格的80后画家杜溪,擅长将孙悟空与各种其他意象结合进行创作的陈建周等艺术家都排列在推荐位上。

首页的一张印有“你的第一件艺术品”的海报也对应了“會HUI”的目标消费群体:对艺术品拥有欣赏力和渴求度的年轻一代。

对于年轻人来说,购买一件消费品的初衷可能不再是因为特定物品的匮乏,而是因为“自己与这件物品有联结”,是自己价值观、审美观的一种展现方式。

陶伟光认为,90后逐渐变成了文化市场上的消费主力军。在市场的变化下,行业也必然要跟着转型。目标消费人群更加年轻化后,定价必须逐渐往下沉。现在“會HUI”的客单价大致在800-1500范围内,而这个客单价还有下降的空间。

“几百块也可以一样有好的品质,有好的艺术调性,为什么一定得到了几千才能做好。”陶伟光希望他们未来有能力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压缩价格,让更多喜欢艺术消费的年轻人可以不用再三思虑就能购买。

02 | 场景式消费:模糊空间的界限

官舍是一家艺术气息浓厚的购物商场,这样的印象来源于“會HUI”对官舍商场内部的美陈布置。从商场的一层入口步入官舍南区,一进门似乎置身于艺术画廊,两侧墙上挂着风格迥异的画作,但观赏后都会让人心情明朗。其中不乏当代知名的艺术家作品,比如村上隆。也有古典的浮世绘风格画作,还有当代的新锐艺术家作品、雕塑等等。

这样的美陈布置让商场提升了环境的艺术调性,让进入商场的消费者通过感官体验形成对商场的印象与定位;在注意力就是经济的当下,也让“會HUI”达到品牌的传播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转化。

这样形式的艺术与商业地产的结合,“會HUI”还在不断继续拓展。在进驻一家商场时,“會HUI”会选择与商场合作,帮助商场做文化运营与艺术改造。譬如像蓝色港湾这样属于家庭式消费,就要与商务式消费的商场风格有所区别。借助“會HUI”庞大的素材库,为商场挑选合适的选品。为商场艺术改造后,“會HUI”通常可以零租金入驻,通过艺术品的售卖与商场进行利润分点。

商业地产已经进入了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陶伟光认为,“去看看各大购物中心,扔个棒子都打不着人”。以前可以承担高租金的服装品牌,如今都被互联网电商的巨大流量所吸引。

于是,购物中心不得不将招商的侧重点转移到餐饮、儿童教育、电影院等这些必须通过线下消费形式进行的行业。“这个是它的必然趋势”。

“如果只买一个东西,你可以打开手机马上下单送你家就买了,为什么还要到商场?”陶伟光说道,商业空间会逐渐变成满足人们社交需求以及消耗富余时间的线下环境。在商场提供的参与度、社交度与服务体验下,形成复合型的场景式消费。

此外,“會HUI”还尝试策划“浸入式展览”。如去年年底展开巡演的“白夜星辰”沉浸式星空娱乐展,就以星空为主题,布置了让人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的场景式沉浸艺术展览。这样的形式提供了社交话题、打卡地点,让消费者体验后在线上完成二次传播和助推。陶伟光觉得,这样的产品线正处于过渡期,未来会越来越成熟,变成商场里的常态化产品。

嘉年华也是“會HUI”会重点发力的一个方向。它是集合了装置艺术、沉浸式展览、艺术IP、线下艺术馆为一体的艺术娱乐消费地产项目。在明年,“會HUI”计划投资五个类似的嘉年华项目。

很多地方政府其实都很支持“會HUI”这样的艺术项目。在文化消费崛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很希望通过与“會HUI”的合作,开发本地的文旅项目,带动相关的旅游和文化消费。目前,云南昆明艺术地铁、山西五台山的艺术书店以及浙江的艺术乌镇项目都在策划当中。

“會HUI”以艺术作为沟通语言,探讨文化消费的多种可能性。陶伟光觉得,国内的文化消费还处于萌芽阶段,未来一定会成为一片更好的土壤。而“會HUI”还在继续做艺术消费行业当中的观察者,希望能不断摸索艺术与消费者结合的连接点所在,成为艺术品、地产、政府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者。

他们希望将艺术化作“喜悦美好”的情绪,用最集约的成本、优化的资金使用、更好的产品以及更好的空间利用度让广阔的社会人群都能够感受与消费得到。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