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了黄民驹老师的新译作《调动的艺术》,今天忍不住跟大家分享一下阅读的体验。
Mark Dvoretsky
这套逻辑和作者Mark Dvoretsky十分匹配,遍观他此前的作品比如Dvoretsky’s Analytical Manual 和 Dvoretsky’s Endgame Manual等等,几乎都坚持着这样一种“大道至简”的弈棋哲学。仿佛在说“如果你看不懂例子,那么给你一段更抽象的文字自然也理解不了。反之,如果你已经明白棋盘传递的信息了,是否需要抽象成文字就变成了个人偏好,而不是必须。”这是科兹洛夫斯基于1931年创造的排局,白先胜,不妨思考两分钟
1.Nd7!Kc7 2.Nf8!像手工作品一样,你需要先定型,把对方的白格象牢牢封锁在家中。
2.Kd8 3.Kf4 Ke8 4.Kg5 Kf8 5.Kh6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做重复的工作的是工人,附着智慧的工作是工匠。黑方多一个象,但却必将面临失去。
Walter Gropius
可是匠人是艺术家吗?格罗皮乌斯在1914年的《包豪斯宣言》里已经给出了答案“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的工匠。“从这个角度上说,棋盘的调动是门手艺,同样,也应该被称为”调动的艺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