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的艺术》棋盘上的“手工杰作”

时间:2020-04-08 09:55:33来源:棋思妙想

昨天收到了黄民驹老师的新译作《调动的艺术》,今天忍不住跟大家分享一下阅读的体验。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的认识也更新了——原来我倾向于把“国际象棋工程化”,认为可以用严格的思维工具验证它并且可以用文本将其抽象出来。但在看了部分章节之后我突然觉得,也许用文字的归纳方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位棋手(除了对于棋例的分析,本书鲜有知识谱系间的归纳总结)。相比较而言,例子是更直观的,在读者具备鉴赏能力的情况下,找到一个恰当的例子,可能比说十句话都管用。

Mark Dvoretsky

这套逻辑和作者Mark Dvoretsky十分匹配,遍观他此前的作品比如Dvoretsky’s Analytical Manual 和 Dvoretsky’s Endgame Manual等等,几乎都坚持着这样一种“大道至简”的弈棋哲学。仿佛在说“如果你看不懂例子,那么给你一段更抽象的文字自然也理解不了。反之,如果你已经明白棋盘传递的信息了,是否需要抽象成文字就变成了个人偏好,而不是必须。”

说回《调动的艺术》,开篇作者提到了一个比喻十分有趣。他说“Artur yusubov和Mark Dvoretsky早年在Secrets of Chess Training: School of Future Chess Champions(《未来冠军学校》)系列第四卷曾将局面性行动称为是缝制锦缎的“手工”。”“调动的艺术”实际上是一场精细的手工,结合下面这个例子,简直不能再妙。

这是科兹洛夫斯基于1931年创造的排局,白先胜,不妨思考两分钟

1.Nd7!Kc7 2.Nf8!像手工作品一样,你需要先定型,把对方的白格象牢牢封锁在家中。

2.Kd8 3.Kf4 Ke8 4.Kg5 Kf8 5.Kh6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做重复的工作的是工人,附着智慧的工作是工匠。黑方多一个象,但却必将面临失去。

失去黑象之后,黑方还将被迫让出对f7兵的守护,白方可以将f兵升变取胜。回看整个过程,就像精致手工一样,差一步都不行。恰好有Nd7的将军可以抢先到f8封锁黑象,恰好白方的国王可以赶到h6组织黑方Bf7。一切都是恰到好处,于毫厘挥洒精湛。

Walter Gropius

可是匠人是艺术家吗?格罗皮乌斯在1914年的《包豪斯宣言》里已经给出了答案“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的工匠。“从这个角度上说,棋盘的调动是门手艺,同样,也应该被称为”调动的艺术“。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