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现场| 最后的审判:卡特兰给你的一份涂鸦式答卷

时间:2021-11-24 09:18:08来源:凤凰艺术

卡特兰

2021年11月20日至2022年2月20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Maurizio Cattelan)于中国的首次个展“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莫瑞吉奥·卡特兰,1960年出生于意大利帕多瓦市,是当今国际当代艺术舞台上最受欢迎,也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之一。展览标题“最后的审判”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作的著名壁画。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艺术家30余年职业生涯中创作的发人深省、戏谑有趣、充满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代表作品,聚焦艺术家对文化深刻尖锐的审视,凸显了主动选择审判与被动接受审判之间的辩证张力。展览动线与空间设计既不是为了埋下隐藏的作品伏笔,也不想营造戏剧般的惊喜效果,而是鼓励观众深入探寻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在当下时代的语境下与艺术家的实践产生共鸣,并对艺术家的创作做出“最后的审判”。

该展由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策划,UCCA展览团队组织呈现。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毫无疑问,来自意大利的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是国际当今艺术舞台上最负盛名也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之一。就像他在最著名的那件作品《喜剧演员》(Comedian)——尽管他没有预料到这会是让他家喻户晓的一件作品,也不这样期望——中所做的那样,他把一只香蕉用银色的胶带粘在了墙上,那样粗粝又直接的手法却给人留下如此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但这也引发了疑问:艺术究竟是什么?更直接的,卡特兰究竟是不是一个艺术家?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喜剧演员》,2019,香蕉、强力胶带,尺寸可变,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卡特兰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艺术训练。1960年,卡特兰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贫苦家庭,这样的家庭条件显然不能够支持他学习艺术。于是,卡特兰的作品都是由他想出创意,然后交由团队完成的。那么,他算不算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展览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在这次的展览,卡特兰把这个问题通过标题“最后的审判”抛回给了人们。“最后的审判”原本是米开朗琪罗为梵蒂冈西斯廷小教堂创作的著名壁画,在这里,被审判的变成了艺术家本人。人们丢下了对他艺术家身份的质疑,而这场展览就是卡特兰的一份答卷。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无题》,2018,壁画、松木、钢材,343 × 693 × 242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整个展览是敞开的,只有几堵低矮的围墙隔开各个作品,也并没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指示观众。卡特兰面对人们的质疑,和相识多年的策展人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选择随心所欲地填写这张答卷:答案就在这些作品里面,请你们自己看吧!

▲展览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迷你的我》,1999,树脂、橡胶、人造毛发、颜料、衣服,45 × 20 × 23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笼罩在展厅上方的是许多的鸽子。这件名为《小孩》(Kids)的作品是卡特兰继1997年的《游客》、2011年的《他者》、2021年的《幽灵》之后对鸽子这一题材的再创作。这一次的鸽子不再像《他者》那样密密麻麻,令人心生恐惧,但在空荡的展厅上方依然显得呆滞又突兀。卡特兰总是挑战一些生活中的常态,就比如大众对一些意象的解读。卡特兰手里的鸽子不再是和平友好的象征,它们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尖锐而被同质化的。就像作品的标题“小孩”,展厅上方的鸽子像一群倒挂在树上的顽童,面无表情地凝视着大人的世界,而你根本无法分辨他们之间的区别。毛骨悚然。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小孩》,2021,鸽子标本,尺寸可变,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卡特兰对传统意象的挑战在这次展览中不止鸽子。《二十世纪》(Novecento)、《无题》(Untitled,2009)、《无题》(Untitled,2007)是他用马的标本创作的三件作品,作品中的马要么被悬挂,要么横尸,要么头颅嵌进墙壁里。马在传统的创作里总是强健威风的,但卡特兰偏偏让它威风扫地。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二十世纪》,1997,马标本、皮制马具、绳索,201 × 271 × 68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无题》,2009,马标本、钢材、木材上毡尖笔,158.5 × 200 × 190 cm,由四方当代美术馆提供,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无题》,2007,马标本,300 × 170 × 80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其中《无题》(Untitled,2009)很有意思,一匹马横倒在地上,身上插着一块写着“INRI”的牌子。《约翰福音》第19章第19节这样写:“本丢·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君王,拿撒勒人耶稣’。”这句话是犹太的祭司们在戏弄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它的拉丁文的缩写正是INRI。卡特兰将一匹马与耶稣相提并论,可见他对宗教的态度。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无题》,2009,马标本、钢材、木材上毡尖笔,158.5 × 200 × 190 cm,由四方当代美术馆提供,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卡特兰认为艺术是属于人,并且是属于人的现世的。西斯廷小教堂中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壁画巨大无比,是为了让人感到神的伟大,这艺术是属于神的。但卡特兰对此进行了挑战——他将壁画缩小,让观众能够近距离观察这幅杰作,高喊着将艺术还给人。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无题》,2018,壁画、松木、钢材,343 × 693 × 242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这样放大、缩小的把戏卡特兰玩得并不少。在《菲利克斯》(Felix)中,他把一幅猫的骨架放大到恐龙标本的大小。这源于他对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中的恐龙化石“苏”的戏弄——为什么认为自然博物馆中的“苏”一定货真价实,美术馆中的卡通猫“菲利克斯”的骨架就不然呢?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菲利克斯》,2001,聚乙烯树脂和玻璃钢上油彩,792 × 183 × 610 cm,由余德耀基金会提供,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卡特兰用卡通形象命名他的猫骨架,他还有其他可爱的作品。在《不怕爱》(Not Afraidof Love)中,卡特兰把白色床单罩在大象身上,在床单上挖了两个洞露出眼睛,像个可爱鬼。这头藏不住脚的大象也是卡特兰的自画像,在声名鹊起的如今,他根本无处躲藏,但他确实还是那个畏惧公开场合的害羞鬼。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不怕爱》,2000,聚酯苯乙烯、树脂、颜料、织物,205 × 312 × 137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在新闻发布会上,策展人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说,有的人通过学习成为一名艺术家,有的人生来就是艺术家,有的人不做艺术,——但到头来,你会发现他还是一名艺术家。博纳米补充说,卡特兰就是这些的杂糅。

▲展览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通过这张用作品随意堆砌出来的答卷,卡特兰证明了自己。无论是对传统意象的挑战、对宗教和艺术的拷问还是放大、缩小的把戏,都足以说明他顽皮又戏谑的态度。时代共名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艺术家们的创作不再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时代也允许艺术家们进行无限的发挥。在这个与共名相对的“无名”的时代,卡特兰正是当代艺术的最好代言人。

▲展览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他的创作手段看起来有些粗糙。比如在《无题》(Untitled,1999)中,前人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割裂画布,他就割出一个字母“Z”。比如他复制自己的头像,又比如前面提过的那些放大、缩小的把戏。他的艺术可移动、可复制、可转移到影像上。但这恰恰是这个时代的精神,也是卡特兰能够引起全世界轰动的原因。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无题》,1999,布面丙烯,100 × 120 × 7.5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精迷你》,1997,彩绘铂金硅胶,总尺寸可变,单个尺寸:15 × 8.5 × 10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我们》,2010,木材、玻璃钢、聚氨酯橡胶、织物,68 × 148 x 79 cm。摄影:泽诺·佐蒂。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莫瑞吉奥·卡特兰,《无题》,1997,矩形洞、一堆被挪出的泥土,尺寸可变。摄影:安德烈·莫兰。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他的作品也没那么复杂。金马桶、贴在墙上的香蕉、银相框,卡特兰总是利用现实世界的事物挑战观众。但他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同身受,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读,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现实故事。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卡特特兰》,1994,霓虹灯,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家庭词典》,1989,银框黑白照片,19.7 × 15.2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卡特兰,一个可爱又爱嘲弄的伟大艺术家,把现实世界当做他的玩具。

现场花絮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H.E. Luca Ferrari)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现场,媒体导览,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开幕酒会现场的香蕉,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关于艺术家


▲ 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他的创作自由取材于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其作品透着对艺术和机构的戏谑。他以充满趣味和挑衅的方式将材质、物品和举动置于具有挑战性的场域之中,激起人们的评论和参与。卡特兰自80 年代末开始积极创作,1993 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开放”(Aperto)单元时将自己的展览空间租给了一家广告公司。卡特兰凭借一尊被陨石击中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蜡像,即作品《第九小时》(LaNona Ora)首次获得国际关注,该作品最初于1999 年在巴塞尔美术馆展出。自2010年以来,卡特兰永久安置在米兰阿法里广场的公共艺术介入作品《L.O.V.E.》引发了居民对原本被遗忘的广场的重新利用。同年,卡特兰与摄影师皮耶尔保罗·费拉里共同创办了画刊《卫生纸》(TOILETPAPER,半年刊)。2011 年,他在第54 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两千只鸽子标本引发了人们的激烈讨论。同年,卡特兰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个展,将所有作品悬挂于天花板上。展览结束后,卡特兰宣布暂时退休。2016 年9 月,卡特兰再次回归,以18K金铸造了一个功能齐全的马桶,将其命名为《美国》,卡特兰用这件作品取代了古根海姆博物馆洗手间的马桶,并对公众开放了一年。同年稍晚,他应邀在巴黎钱币博物馆展出其最重要的作品(即“不怕爱”回顾展)。2018 年,他在古驰的支持下为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策划了群展“艺术家此在”,以此展览质疑现代艺术最神圣的原则:艺术的原创性、意图和表达。2019 年,卡特兰在牛津郡布伦海姆宫举办了由其主要作品组成的个展。开幕当晚,作品《美国》被不明身份的窃贼偷走。2019 年12 月,卡特兰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上首次展出了《喜剧演员》,用胶带将一根香蕉贴在画廊展台的墙上,再一次激发了全球范围内对艺术本质和价值的探讨。2021 年,在米兰倍耐力HangarBicocca 基金会的个展中,卡特兰推出了全新力作《盲》,被飞机轮廓穿透的巨大黑色石柱成为20 年前9·11恐怖袭击的纪念碑塔。

关于策展人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策展人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通过视频致辞,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曾担任2003年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主策展人,现任杭州当代美术馆BY ART MATTERS 之馆艺术总监。

展览信息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

策展人: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0日 – 2022年2月20日10:00 -19:00(周二至周日)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吴玉菡责编/吴玉菡)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