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丝路 神秘瑰宝|瓜州榆林窟全集

时间:2022-02-21 13:40:54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宝窟之一,位于瓜州县城南76公里处榆林河谷两侧的砾石崖壁。

榆林窟全景图

目前完整石窟43个,其中东崖32座,西崖11座,一泓清流流过崖间。因其河谷中遍生榆树而得名。历经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建造和重修。窟内共存唐至元代800多年间的彩塑千余身,壁画5650多平方米。

敦煌石窟分布示意图

榆林窟始建于北魏,洞窟形制、壁画内容、艺术风格及供养人题名等均表现出了与莫高窟石室艺术的密切联系,为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3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1窟。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第六窟高22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全身用金色涂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伟。第三窟的18罗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哑罗汉,上身前倾,张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灵活现,堪称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第3窟西壁南侧 普贤菩萨及眷属 西夏

榆林窟的塑像虽有不少佳作,但它还不能代表榆林窟的价值。

榆林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精美的壁画上。榆林窟的壁画内容十分丰富,有精美的佛和菩萨画像,有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有种类繁多的花卉禽兽,有极为精致的装饰图案。自唐至元,历代留有不少佳作,其中二十五窟盛唐壁画,是世所罕见珍品。

第25窟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之共命鸟和孔雀

榆林窟所在地瓜州,地处敦煌市以东一百多公里。自古以来,瓜州与敦煌为同一文化圈。西汉元鼎六年,在河西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瓜州榆林窟创建年代,至今无考,文献记载,西晋时期,佛教已传入敦煌,十六国时期莫高窟已正式创建了。这一时期,敦煌与瓜州都深受佛教的熏陶,建立寺院,开凿洞窟都有可能。但从榆林窟现存的洞窟来看,还未见到唐代以前的遗迹。

第17窟中心柱南向面佛头像及项光

榆林窟现存洞窟中,第17、28窟时代较早,其壁画和彩塑残迹为初唐风格。所以,推断榆林窟开创于初唐时期大致无误。第6窟有高达24.7米的大佛,也是唐代所建,但经历代重修,佛像的装銮及窟内现存壁画均为后代所作。

第6窟窟室内景及大佛 唐

榆林窟的彩塑所存极少,第6窟的大佛始建于唐代,但历经各时期重修重绘。榆林窟丰富的佛教壁画艺术,反映了人物画、山水画、装饰图案艺术的高度成就,并形象地反映了音乐舞蹈艺术、建筑艺术和科技成就。

榆林窟壁画中描绘了古代乐舞形象,这些表现佛国世界的乐舞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人间的乐舞。壁画中的乐器形象,表现了吹、打、弹、拉不同乐器类别的乐器器形。

第10窟窟顶西坡 飞天(之五) 西夏

其中第10窟飞天乐伎斜弹琵琶的姿势和方法与今天的弹奏法相同。第3、10窟绘有大、小四件胡琴,类似今天的坠胡琴,是壁画中胡琴之最早者。

第13窟西壁门南 文殊变 宋

第35窟东壁北侧 五智如来曼陀罗

榆林窟壁画中也有反映古代科技成果的珍贵形象资料。第35窟炽盛光佛中表现黄道十二宫和七曜图,反映出古代对天象的认识;第25窟弥勒经变的耕种收获图,形象地反映了唐代农业生产场面。

第25窟北壁 弥勒经变 耕获图 中唐

图中还表现了犁具、篓、镰刀、六齿杈、木柄长扫帚等农业生产工具;同窟壁画中还有粮食加工的踏碓图,使用时踏碓者手扶架杠,用足踏动杆板舂米,地上固定有能自由转动的轴木,当人踏动轴木上杆板时,轴木可随着杆板灵活转动,以提高舂米效力。

榆林窟中还保存了数量非常可观的西夏文 、回鹘文及回鹘蒙文题记。

如第29窟列男性供养人画像之首的 “真义国师昔毕智海” 像,是西夏王国出现最早用西夏文字书写、有确切姓名和封号的国师题名及画像。他是西夏王国弘扬华严宗诸法师当中名列首“沙州监军司”等位的大师。同窟的 “瓜州监军司”的职官画像及其西夏文题记,为国内罕见的西夏监军司的珍贵资料。

第29窟南壁东侧 男供养人 西夏

瓜州榆林窟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且大部分洞窟保存完好,是中国中晚期佛教石窟寺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25窟北壁 飞天 中唐

飞天手臂伸开,双手托举花蕾;右腿提膝,左腿蹬直,似乎是从下面提身而起,向上飞行的样子。

第25窟北壁 弥勒经变菩萨 中唐

菩萨头戴宝冠,发髻高耸,项饰璎珞,臂戴臂钏,左手持花于胸前,右手自然平伸,坐于莲花座上。

第25窟西壁北侧 文殊变 中唐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仪态雍容地坐在狮子宝座上。左右两身胁侍菩萨面含微笑,持幡随行;身后一身菩萨,神情宁静。狮子张口怒吼,狮头及狮腿上的狮毛都卷曲着,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牵狮的昆仑奴跨开双腿、双手使劲拽着缰绳,仍表现出力不从心的样子。画面中四身菩萨的平和宁静与狮子和昆仑奴愤怒紧张的神情形成对比。

第29窟东壁北侧 菩萨 西夏

为药师佛的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菩萨身披袈裟,右手持莲蕾,头戴云镂冠,面相圆润饱满,具有西夏人物形象的特征。周围有侍从跟随。

第3窟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变 西夏

通常千手千眼观音都是在观音身上画出无数只手,每只手上有眼,以表现千手、千眼。本窟壁画中画出较多的持物之手,共绘出166种器物,对称地分布在观音的两侧。

2 第28窟 中心柱东向面 唐

3 第28窟 中心柱北向面及后甬道 唐

4第15窟 前室北壁 天王 唐

5 第15窟 前室南壁 天王 唐

6 第15窟 前室北壁东侧 力士 唐

7 第15窟 前室东壁南侧 地藏菩萨 唐

8 第15窟 前室东壁南侧 天王 唐

9 第15窟 前室东壁北侧 菩萨 唐

10 第15窟 前室顶北端 伎乐天 唐

11 第15窟 前室顶南端 伎乐天 唐

12-1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左)唐

12-2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右)唐

13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弥勒初会(部分) 唐

14 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部分) 唐

15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王妃剃度 唐

16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四大宝藏(部分) 唐

17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象宝、玉女宝 唐

18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弥勒二会 唐

19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马宝、兵宝 唐

20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弥勒三会 唐

21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弥勒二会(部分) 唐

22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弥勒三会(部分) 唐

23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临终唐

24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嫁娶 唐

25 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部分) 唐

26 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 弥勒初会(部分) 唐

27 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部分) 唐

28 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部分) 唐

29 第25窟 北壁西端 菩萨 唐

30 第25窟 北壁东端 菩萨 唐

31-1 第25窟 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图中 西方净土(左)唐

31-2 第25窟 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图中 西方净土(右)唐

32 第25窟 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 白鹤、迦陵频伽 唐

33 第25窟 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 共命鸟、孔雀 唐

34-1 第25窟 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 舞乐(左)唐

34-2 第25窟 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 舞乐(右)唐

35 第25窟 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 大势至菩萨、十六观 唐

36 第25窟 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 未生怨、观音菩萨 唐

37 第25窟 东壁北侧 药师佛、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变(部分) 唐

38 第25窟 东壁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变中 佛座 唐

39 第25窟 东壁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变 卢舍那佛 唐

40 第25窟 西壁南侧 普贤变 唐

41 第25窟 西壁北侧 文殊变 唐

42 第25窟 前室东壁北侧 北方天王 唐

43 第25窟 前室东壁南侧 南方天王 唐

44 第24窟 西壁 不空羂索观音变 唐

45 第36窟 前室动笔南侧 法华经变 唐

46 第12窟 东壁南侧 佛弟子、菩萨 五代

47 第12窟 北壁西侧阿弥托福经变中 舞乐 五代

48 第12窟 西壁北侧 普贤变 五代

49 第12窟 西壁北侧 慕容夫人曹氏出行图(部分) 五代

50 第16窟 内景 五代

51 第16窟 东壁北侧 劳度叉斗圣变(部分) 五代

52 第16窟 东壁南侧 劳度叉斗圣变(部分) 五代

53 第16窟 南壁西侧 药师经变(部分) 五代

54 第16窟 窟顶南披五代

55 第16窟 西壁南侧 文殊变 五代

56 第16窟 西壁北侧 普贤变 五代

57 第16窟 甬道北壁 回鹘夫人供养像 五代

58 第16窟 甬道南壁 曹议金供养像 五代

59 第16窟 前室北壁 五代

60 第16窟 前室西壁北侧 天女 五代

61 第19窟 西壁南侧 文殊变 五代

62 第19窟 甬道北壁 凉国夫人供养像 五代

63 第19窟 甬道南壁 曹元忠供养像 五代

64 第32窟 窟顶东南角 月光明如来 五代

65 第32窟 窟室内景 五代

66 第32窟 西壁南侧梵网(部分) 五代

67 第32窟 西壁北侧 梵网经变(部分) 五代

68 第32窟 西壁中间 梵网经变(部分) 五代

69 第32窟 西壁北侧 梵网经变(部分) 五代

70 第32窟 北壁 维摩诘经变 五代

71 第32窟 北壁 维摩诘经变(部分) 五代

72 第32窟 北壁 维摩诘经变(部分) 五代

73 第32窟 东壁北侧 普贤变 五代

74 第32窟 东壁南侧 文殊变 五代

75 第33窟 南壁西侧 佛教圣迹图 五代

76 第33窟 北壁西侧 降魔变 五代

77 第33窟 东壁门上 地狱变 五代

78 第33窟 东壁北侧 龙王赴会 五代

79 第34窟 西壁南侧 说法图(部分) 五代

80 第34窟 西壁说法图中 菩萨 五代

81 第35窟 北壁 文殊变 五代

82 第35窟 南壁 普贤变 五代

83 第35窟 东壁北侧 五智如来曼荼罗 五代

84 第35窟 东壁南侧 画师供养像 五代

85 第36窟 南壁 佛转(部分) 五代

86 第36窟东壁南侧 文殊变 五代

87 第38窟 西壁 弥勒经变(部分) 五代

88 第38窟 北壁东侧 净土曼荼罗 五代

89 第38窟 窟顶西披 月天 五代

90 第38窟 前室南壁 观音经变(部分) 五代

91 第20窟 南壁弥勒经变中 耕获 五代

92 第20窟 南壁弥勒经变中 嫁娶 五代

93 第20窟 北壁 思益梵天问经变(部分) 五代

94 第20窟 甬道顶 菩萨 五代

95 第6窟 甬道南壁东侧 阿弥陀经变 宋

96 第14窟 窟顶藻井 宋

97 第26窟 北壁西侧 净土变(部分) 宋

98 第26窟 西壁南侧 净土变 宋

99 第26窟 窟顶(部分) 宋

100 第17窟 窟室内景 宋

101 第20窟 前室东壁南侧 水月观音 宋

102 第21窟 前室甬道南壁东侧 水月观音 回鹘

103 第39窟 前室甬道南壁东侧 供养人 回鹘

104 第39 前室甬道南壁西侧 供养人 回鹘

105 第39窟 甬道南壁 千手眼观音变 回鹘

106-1 第10窟 窟顶(左)西夏

106-2 第10窟 窟顶(右)西夏

107 第10窟 窟顶藻井 西夏

108 第10窟 窟顶西披 伎乐天 西夏

109 第10窟 窟顶西披 伎乐天 西夏

110 第10窟 窟顶西披 伎乐天 西夏

111 第10窟 窟顶南披 象纹边饰 西夏

112 第10窟 窟顶南披 狮纹边饰 西夏

113 第10窟 窟顶西披 天马纹边饰 西夏

114 第10窟 甬道顶 西夏

115 第29窟 南壁东侧 西夏

116 第29窟 南壁东侧 供养人 西夏

117 第29窟 南壁东侧 国师 西夏

118 第29窟 南壁东侧 供养人及僮仆 西夏

119 第29窟 南壁东侧 童子供养像 西夏

120 第29窟 南壁西侧 女供养人 西夏

121 第29窟南壁西侧 女供养人、比丘尼 西夏

122 第29窟 东壁北侧 药师经变 西夏

123 第29窟 东壁北侧 药师经变(部分) 西夏

124 第29窟 东壁中间

125 第29窟 东壁中间 文殊变(部分) 西夏

126 第29窟 东壁中间 文殊变(部分) 西夏

127 第29窟 东壁南侧 金刚 西夏

128 第29窟 西壁北侧 阿弥陀经变(部分) 西夏

129 第29窟 西壁中间 普贤变(部分) 西夏

130 第29窟 西壁中间普贤变中 童子 西夏

131 第2窟 东壁 西夏

132 第2窟 东壁中间 涅槃 西夏

133 第2窟 东壁中间 商人遇盗 西夏

134 第2窟 南壁东侧 说法图 西夏

135 第2窟 南壁中间 说法图 西夏

136 第2窟 南壁西侧 说法图 西夏

137 第2窟 西壁南侧 水月观音 西夏

138 第2窟 西壁北侧 水月观音 西夏

139 第2窟 北壁中间说法图中 左胁侍菩萨 西夏

140 第2窟 窟顶藻井 西夏

141-1 第3窟 窟室内景(左)

141-2第3窟 窟室内景(右)

142 第3窟 东壁北侧 十一面千手观音变 西夏

143 第3窟 东壁中间 涅槃 西夏

144 第3窟 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 西夏

145 第3窟 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左下 八臂金刚 西夏

146 第3窟 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 锻铁、酿造 西夏

147 第3窟 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 舂米、杂技 西夏

148 第3窟 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 耕作 西夏

149 第3窟 北壁中间 净土变 西夏

150 第3窟 南壁中间 观无量寿经变 西夏

151 第3窟 南壁中间 观无量寿经变(部分) 西夏

152 第3窟 南壁中间 观无量寿经变(部分)西夏

153 第3窟 南壁东侧 观音曼荼罗 西夏

154 第3窟 南壁西侧 胎藏界曼荼罗 西夏

155 第3窟 南壁东侧观音曼荼罗下 供养菩萨 西夏

156 第3窟 南壁西侧胎藏界曼荼罗下 风天 西夏

157 第3窟 北壁西侧金刚界曼荼罗左下 供养菩萨 西夏

158 第3窟 西壁南侧 普贤变 西夏

159-1 第3窟 西壁南侧 普贤变(左) 西夏

159-2 第3窟 西壁南侧 普贤变(右) 西夏

160 第3窟 西壁南侧普贤变中 唐僧取经 西夏

161 第3窟 西壁南侧普贤变中 普贤菩萨 西夏

162 第3窟 西壁南侧 普贤变(部分) 西夏

163 第3窟 西壁南侧 普贤变(部分) 西夏

164 第3窟 西壁南侧普贤变中 罗汉 西夏

165 第3窟 西壁北侧 文殊变 西夏

166 第3窟 西壁北侧 文殊变(部分) 西夏

167 第3窟 西壁北侧文殊变中 文殊菩萨 西夏

168 第3窟 西壁北侧文殊变中 帝释天 西夏

169第3窟 西壁北侧 文殊变(部分) 西夏

170 第3窟 西壁北侧文殊变中 童子 西夏

171 第3窟 窟顶 西夏

172 第3窟 窟顶金刚界曼荼罗中 明王 西夏

173 第3窟 窟顶西北角(部分) 西夏

174 第3窟 窟顶西披边饰(部分) 西夏

175 第3窟 窟顶西披边饰(部分) 西夏

176 第3窟 窟顶北披边饰(部分) 西夏

177 第3窟 窟顶南披边饰(部分) 西夏

178 第3窟 甬道北壁 供养人 元

179 第6窟 明窗前室西壁南侧 供养人 元

180 第6窟 明窗前室西壁北侧 供养人 元

181 第4窟 东壁北侧 说法图 元

182 第4窟 东壁中间曼荼罗中 天王 元

183 第4窟 东壁北侧 说法图(部分) 元

184 第4窟 东壁中间曼荼罗中 天王 元

185 第4窟 东壁南侧 说法图(部分) 元

186 第4窟 北壁西侧 绿度母 元

187 第4窟 北壁东侧 灵鹫山说法图 元

188 第4窟 南壁东侧 白度母 元

189 第4窟 南壁中间 观音曼荼罗 元

190 第4窟 南壁西侧 说法图 元

191 第4窟 西壁南侧 普贤变 元

192 第4窟 窟顶南披边饰(部分) 元

193 第4窟 窟顶南披边饰(部分) 元

194 第10窟 甬道北壁东侧 大日如来 元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