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龚玉水彩作品赏析

时间:2022-07-26 10:23:38来源:徐之腾艺术空间

2020年12月23日上午,徐之腾在龚玉501艺术基地工作室为其造像

龚玉,女,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水彩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特色工作室——龚玉水彩工作室导师。历年来多次举办个人水彩画展,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性画展,曾获国家级展览金、银、铜等奖项。

重庆 2020

《秋实》88×68cm

龚玉,1957出生于中国重庆,1982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1999毕业于中国美院水彩高研班,现生活、工作于重庆。其画风流畅色彩丰富用笔简约、气韵生动、擅长于提炼表现纯朴、细腻的生活所见、所悟。热爱在大自然中捕捉使人感动的画面,色彩笔法自由流动,彰显水彩艺术个性特色。

《花卉》尺寸100×85cm

“她的水彩画,常常能牵动起记忆的回望,并以艺术的名义表达生活的智慧,引起大家灵犀共鸣。 ”

龚玉的水彩画,从乡场、集镇、庭院铺子、茶馆、厨房,到各种静态中花卉的美色,慢慢凝视,你会感觉一股气韵在画面流动,笔触的简洁清新,浓艳的色彩洇荡,在唯美的、寂静无声的表象下,牵扯出一种甜蜜又惆怅的气息,细绘出和岁月一起变得更为醇厚难忘的思念和记忆。

《栀子花》尺寸 31x31cm

在龚玉位于重庆黄桷坪艺术区的工作室里,午后微薰的阳光洒满角落,花盆里挑出长长的蔷薇枝蔓,飘逸着沁脾的香气。龚玉坐在那里,目光柔和,笑容像是渗透到你心中的一缕阳光,无半分矫情之气,而这种表现方式正是她的一贯画风和内心体现的和谐统一:追求完美、纯净、优雅的风格,于自由、安宁和超然的意境里,慢品生活之美。珍贵岁月连缀起来的片段

纵观龚玉作品的灵感之源,不难从她的绘画中找寻到蛛丝马迹:不同年代的历史画面在同一空间呈现,释放出令人亲切的乡土情感,唤醒人们重新怀念那些曾经鲜活于记忆却已永逝的韶光。

《逆光》尺寸61×46cm

凭着女人特别的善感和视角,龚玉创作了大量有关茶馆的作品。茶馆仿佛是她身体里的一个符号,随时启开藏于心中最深沉的思念。

上世纪80年代末,龚玉常常带学生外出写生,避去人声嘈杂,周边乡村古镇恰好是充满人文怀古的好地方。学生们专注于画山水,龚玉却独独迷恋于浸泡在小茶馆的时光。从清晨到黄昏,一杯清香在手,慢慢地品,细细地欣赏光线深深浅浅地洒落,将老式青瓦建筑和摆放的竹编桌椅点染上岁月风霜,一股陈年旧事的暗香在空气中飘荡。茶馆里人很多,聊天的,遛鸟的,打牌的,卖小吃的,人们用浓浓的乡音拉扯着龙门阵,从容享受来自生活的乐趣,任凭日头浮沉起落。龚玉一次一次被这些画面打动,敏锐的观察力为她日后的创作找到一个永恒的主题。

《繁花》尺寸51x36cm

在《茶馆》系列中,那些丰富又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总能让人有一见如故的感觉。龚玉喜欢用大片的冷灰加入蓝色和橙色,用轻快的线条塑造出她所构想的一切,让整个画面基调明快,平静中弥漫着亲切而熟悉的味道,准确地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及情趣发挥得淋漓尽致。

龚玉总能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市井百态也是龚玉笔下的常客,《烟叶集市》、《街头补锅匠》、《老城街一角》、《长途车站》……不断丰富着人们探究其深意的遐想。那些灰蒙蒙、湿漉漉的熟悉场景,每步移动都是一个生动画面的展现,静中带动、动中寓静地融入作品构图中,画家用人文与艺术的角度去挖掘,表达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龚玉坦言自己的作品就像快门,忠实记录下一个城市断面的变迁,“当我们再回头看,会发觉它们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她基本不卖画,尤其是这些曾经给她带来灵感、激情和怀想却正在消逝的画面。无处不在的城市感!

《国庆70周年》2019尺寸:53x73cm

在十几年水彩画的浸染和岁月洗练中,龚玉始终保持着对这一画种的偏爱和狂热。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水彩画既有源自英国古典绘画的优雅、精致、高贵的艺术特色,也是作者的独特审美、情感和个人艺术思维的再现。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重庆人,这座城市无处不在的美感常让她不能自拔。

在龚玉的眼中,重庆是一座自然生长出来的作品,依山傍水是独一无二的风景,山水的变化,光影的交叠,起伏跌宕的节奏感,以一种自由气势和自信建构起城市的灵魂。龚玉去过不少城市,但她摇头轻叹,它们很平坦,也很平淡,让自己无从下笔。只有回到重庆,她的创作情绪才会真正调动起来,爆发出欢愉的热情。

她记不清到底有多少次徘徊在重庆的长街短巷,磁器口、黄龙溪、朝天门、川道拐、石板坡、吊脚楼、旧码头、老巷子,尽管城市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它的速度和节奏,但并不妨碍龚玉在作品中将这些历史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碎片重新串起。

龚玉尤其喜欢《重庆石板坡》这幅画,里面的情景让她不由自主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爬坡上坎,每天要经过无数烟熏火燎的小摊铺,当炉挥汗如雨的掌柜,身后围坐一圈热 闹喝酒的汉子,不远处,街邻们随意拉出几张小凳子,有的坐,有的蹲,或乘凉或聊天,如盖的黄葛树稳稳地替他们遮雨避凉,侧耳倾听,青石板上路人咯咯噔噔往来的脚步声不经意就回响了几个世纪...画面是静止的,历史却是流动的,一切只待你细细品味里面的故事。

圈内朋友对龚玉的画推崇备至,有人说,她以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示其作品的魅力,含意丰富,有着明亮温暖的感受。有人说,这些水彩画可以把人们带回遥远夜空中城市边缘的宁静中,那是可以用心灵感觉到的生命的记忆。也有人指出,她的画透露出苦涩、清冷,寂寥,难免曲高和寡。

《瓶花》 61×46cm

龚玉坦言她的作品从未考虑过市场因素,画画完全出于一种热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人生,表达对生命的体会。相信真情流露的作品必会具有不凡的生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她舒展的额头上泛起一波自信的光芒,此刻的龚玉,恰如其画——朴素、自然、真性情,却又显得与众不同。宁静优雅的生活方式

龚玉是个很纯粹的女人,她曾经画过一幅名为《家》的作品,通透明亮的画面,明快而温馨的色彩,小院落叶,黄叶飘飞,树影憧憧,墙壁布满青苔。建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格局,赭红粗砖,数扇陋窗,隐隐的木门后面,看得见室内的寒伧。然而,画面的主体位置上,一素白的立柜上,大红花瓶里插满鲜花,画家温暖的笔触顿时为整个画面注入了几分亮色,仿佛在诉说着动人的情怀。

这是四川美院的过渡房。当年龚玉一家就住在里面,房子破旧,逢雨小漏,但清晨时分,树上鸟儿的叫声就像在你耳边,窗外是大片的竹林,葱翠的细枝常常探进房间里,颤巍巍,似乎在向你点头问好。龚玉回忆说,物质简陋,但小院生活那种人情味和艺术感,让人心里舒适度极高。

生活中的龚玉很随和,有时朋友来访,会撞见她高挽着衣袖快乐地洗着衣裳、打扫厨房,她非常喜欢这种快乐随意的人生状态。这时的龚玉已在圈内名声雀起,她的作品曾经先后拿过国内一些绘画大赛的金、银、铜奖,多次被海外人士收藏。然而,她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创作心态,于宁静生活中精心构想着每一个故事。

近几年,龚玉一如既往频频外出写生,创作她所热爱的任何一种生活细节。闭门时,她就画花卉,与花儿灵性地交谈,借用画笔的不凡,赋予那些黄与绿、红与紫感情色彩的变幻,或嫣红娇艳,或瑰丽幽雅,或冷静孤傲,或鲜润蓬勃,花儿们散发出低调优雅的清芬,那种未经雕琢的自然表情,会让你忘掉一 切。

这是龚玉本人及作品留给观者的一个启示。(关相辉)

2020 重庆九龙坡

艺术作品题材的选择往往是艺术家进入创作阶段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四川美术学院龚玉教授的水彩作品常常选择生活中平凡的、司空见惯的景物,却能让观者眼前一亮,品之甚觉饶有趣味并为之心动。究其原因首先是她具备了一颗艺术家必备的开放的心灵,只有开放的心灵才能让眼睛发现美,才能让身体的各个感官随时随地的感受致广大尽精微的美。

《散场后的茶馆》 纸本水彩 80×51cm 2016年

开放的心灵首先表现在敏锐的洞察力上,敏锐的洞察力不是将目光停留在别人已经发现并描绘过的景物上,而是能够发现别人没有关注过的景物或别人还未发现的这一景物的别样特质和角度。1997年龚玉老师的获奖的作品《阆中茶馆》让众多业内外人士开始关注她和她的作品。四川是世界上种茶、饮茶的发源地,在以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为特征的巴蜀文化影响下,茶馆成为一个代表地域特点的突出形象。

《太行山下槐花香》2019年 尺寸:46x61cm

自改革开放后,以成都地区茶馆为代表的川蜀茶馆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几次阶段性变革,但是当地人泡茶馆的习惯并没有多少改变,茶馆中的茶客人数始终没有萎缩,而且周边县城的茶馆还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状态并带有浓郁的民俗味道。艺术创作植根于真实的生活,而真实常常披着平凡的外衣,龚玉老师看到了茶馆这一巴蜀文化的符号,创作了一批以茶馆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将巴蜀文化中典型的市井风俗呈现给了观者。艺术关注的深度不是一生只看一个方向,不是逼真的技巧炫耀,而是艺术家在绘画始终,对所描绘景物的气息、氛围的把握,是对神采、灵魂的思考和感受,是要将自己融入景物的氛围之中,又能在创作时随意游离在景物与画面之间。茶馆里斑驳的红砖、青砖砌墙,已经枯朽变黑的木头房梁,黄褐色的竹圈藤椅,高挂在房梁上的鸟笼子,被摸来甩出的麻将,以各种自在姿势随意坐靠着的茶客,满茶馆弥漫着的氤氲茶气和带着花香的清醇茗香都跃然纸上。龚玉老师必是这茶馆中的常客,才能站在茶客的感性角度如此自然地描绘这平凡的真实。

《锅庄的观看者》尺寸 61×46cm

开放的心灵不仅在于对景物关注的深度体察,还在于对景物关注的广度。在龚玉老师笔下至今“茶馆”这个名词已经演变为一个艺术创作系列的标签,并且拓展为一个精神的家园。不仅有各式各样的茶馆作为巴蜀文化的一个展现形式,更有巴蜀人的生活百态和重庆景观逐一跃然纸上,《外婆的厨房》《山城火锅馆》《夫妻铁匠》《猪肉摊》《豆花馆》《跌打药》《剃头匠》《山城重庆》《四月金刚碑》《重庆一号桥》,这些熟悉到让人们已然忽略的景物,重新以画面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她的创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审视的一个具体可感的通道。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与重庆自然是血脉相通,龚玉老师也感觉重庆是她艺术灵感的宝藏,当然,尽管她觉得其它地方不能带给她如此深刻的感受,可是在对悲喜参半的世间百态描绘中,艺术家悲天悯人的心依然让她对当地的风俗市井人物的描绘欲罢不能。对于画面上光着脊梁、露着大腿、翘着二郎腿、提昂着拖鞋、抠着脚丫子的茶馆茶客;高挽裤腿把脚放在药摊上贴跌打药的汉子和那些丰乳肥臀的忙于做饭、卖菜、打毛衣、看孩子的大姐大妈们;市集上的瓜果李桃、肉摊上的猪头、牛肉、白条鸡……观者没有感觉到丑、没有感受到俗,反而有一种温暖、明媚和亲切,越品越感到鲜活和诙谐。龚玉老师是一位乐观的趣味主义者,她以欣赏投入的心态将画面中细碎、复杂的事物处理出了恬静、有条不紊的雅致效果。

《2020春节》41x31cm

生活是细碎的点滴累积,画面中的生活要将点点滴滴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这就要靠艺术家的主观安排,在处理画面中单人或两三人时,龚玉老师常会采用四周松散,逐渐向主人公方向,以细碎、层叠的众多物件摆设引导观者的目光,最后停留到主人公整体、简洁的形象上,画面的旋律如一段乐曲在起伏转折后用一个多音节长拍结束。《外婆的厨房》《厨娘》《会泽新城牛菜馆》《铁匠铺》等作品都采取了这种画面节奏。作品《集市上的小饭馆》,整体呈现灰紫色调,画面的四角都以不同程度的虚化表现空间的远近,向画面视觉中心发展的近景是上下都摆满锅碗瓢盆的砖砌的水泥板台子,远景是贴了白瓷砖有好几个灶火的灶台,左边也是摆满砧板、碗、盆的灶台、碗橱,右边是光线渐暗的饭厅,被包围在中央的就是正在低头忙碌的老板娘,观者看不清她的相貌,却看到了她的专注、她的勤劳,由此可以明了龚玉老师所要表现的不是某个劳动的个体,而是劳动者的共性,是中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善良本性。虽然饭馆破旧杂乱,但这就是老板娘的世界,她的王国,真实而温暖。

《会泽集市》 2016年 53×73cm

在处理茶馆、集市等人多的场景时,除了人物的分组及组合方法,画面光线特别是逆光的运用也是龚玉老师作品的一大特色。县镇的老式临街店铺通常都是平房老屋,因年久失修和采光不好室内总是很灰暗,龚玉老师常会选择在灰暗的老屋内迎着店外街上的阳光绘画逆光效果。《老茶馆》《交通茶馆》《夫妻店》《宝福饭馆》《偏岩内厨》《村头铁匠铺》《大年初一》等等都是逆光作品,《午后茶馆》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幅:午后温暖强烈的阳光由高高的店铺门口斜照进店里,店里摆着三张麻将桌,茶客们边喝茶边打麻将,街对面是家小饭馆,溶在耀眼的阳光里,不过吃饭的一桌人还是和茶馆里的人群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三角形构图。水彩在绘画逆光效果方面较有优势,精细的留白、冷暖色相的强烈对比都是有利手段,但是色彩层次的单薄,特别是暗部色阶的局限更要求艺术家对画面整体色调的主观处理能力。在《午后茶馆》中,龚玉老师刻意提高了画面中上部表现室外光线的色彩明度,特别是街对面店铺的色彩明度,以半包围的形式将茶馆内的三桌茶客圈到光线的边缘,着意的留白加强了光影效果,地面上强调的紫色倒影反衬出了光线的温暖感觉;茶客被阳光照得透亮的耳朵这个细节也被龚玉老师敏锐的捕捉在了画面上,几笔橙红色用的极为大胆老辣。

《三月街牛市》 68×50cm

龚玉老师的作品多为现场写生,为了迅速记录鲜活的瞬间,她的用笔勾圈点丢率性铺染,随意却恰到好处。画面效果能够杂而不乱的原因在熟练技巧之外大概有二:其一熟谙音律节奏,其二用笔与色彩巧妙的东、西混搭。西方音乐重节奏,是跳跃式连接;东方音乐重旋律,是无缝连接,龚玉老师的用笔多以东方音乐的韵律为主,而色彩多以表现西方的音乐节奏为主,作品《黄龙溪古寺前茶馆》中,笔触长与短、曲与直、粗与细、干与湿、虚与实转换一气呵成且有解衣盘礴之势,是带有东方写意韵味的统一中的变化。

《大理龙龛村》2019年尺寸:46x61cm

画面中的色彩却以冷与暖、多与少、纯与灰的强弱对比节奏表现出光影和空间,左下角阳光中的黄色竹椅、发黄的地面和左边的红褐色老屋构成了画面中的暖色块,画面上部的天空、老树和右面的老屋以较冷的蓝灰色为主,构成画面的冷色块。在冷暖交界处又有纯正浓烈的蓝色衣服和黄色竹椅的色相对比,整个色彩表现出对比变化中的统一,带有印象派色彩的特点。在多年的写生创作中龚玉老师认识到民俗题材的作品在用笔上不宜光、直、整、齐,否则易甜俗,反而歪、斜、松、散的用笔能够表现出一种随意、自在的生活舒适感,使画面流露出自然的雅致。

《过春节》41x31cm

中国民间传统的色彩是大胆富有表现力的,在西风的熏吹下已经逐渐没落,传统官宦人家的雅致装饰色彩在工农翻身做主人后也几乎被颠覆的没有了,现今,我国的民俗色彩已经受到一部分艺术家的重新重视,龚玉老师一直尝试在画面上展现一种中国民俗的色彩,她从民俗市井写生中点滴积累着,在风景写生中向大自然索取着,在花卉写生创作中尝试着各种表现色彩,逐渐形成具有龚玉风格的民俗色彩,在弱化和统一大面积色彩的同时,强调小面积纯色的对比,例如作品《交通茶馆》中,画面左部弱化茶客、桌椅、炉灶、墙柱等的色彩,将左部画面提高明度,处理成浅蓝紫灰色调,其间点缀似的穿插有茶客身上黄色的小褂、小电视机的蓝色屏幕,红嘴翠绿羽毛的鹦鹉等等鲜艳色块。画面右方以紧凑的布局处理成对比的黄褐色调,显示出由松到紧的色彩过渡,增强了空间感。大面积的灰色调加强了画面的耐看性和雅致效果,色彩的秩序感也使画面更具对比统一的张力美。(高花君)

意大利 2019

浙江 丽水 2019

个展:

2017.03.18《第一印象—人与自然》龚玉水彩个展——上海之禾空间美术馆

2019.01--龚玉水彩艺术展——中国·苏州;同年7月意大利米兰展出2010.10《龚玉水彩》个展——上海全华美术馆

联展:

2017.12.02《古镇集市》“学院品格”第二届师生作品展——中国·青岛

2017.11.25《作品系列》“融园美术馆·首届全国水彩艺术名家写生活动展”——中国·青岛

2017.11.21.《茶馆系列》“上善若水,精彩驰翰2017中外水彩画家邀请展”——中国·上海

2017.10.22.《第一届大卫国际水彩大奖赛暨国际名家水彩邀请展》——山东·济南

2017.10.20.《中国钢都—-2017当代国际水彩名家邀请展》—-中国·鞍山

2017.01.《洱海渔民》“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7.01.《洱海秋韵》第六届重庆美术作品展——中国·重庆美术馆

2019.01 百人水彩画家系列--龚玉水彩艺术展——中国·苏州

2019.12 《千岛湖茅庵桥》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首届中国水彩风景画展特邀艺术家作品展——中国·湖南美术馆

2020应腾飞邀请到烟台参加 一个水彩公益活动为当地师资作水彩讲座及示范

2020.08 《收获时节》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画作品展——中国·浙江美术馆

2020西藏洛扎水彩画主题创作展

2020 年10月《胶东渔港》中国(青岛)国际水彩艺术季|国内外名家千人共绘时尚城作品展

2020年10月带领水彩工作室同学参加庐山国际水彩艺术节暨乡建活动

2020年10月《茶馆》与历史同行—四川美院80周年庆典展.美术馆

2020年12月《秋韵》中国水彩画邀请展.江苏常州(中国水彩艺委会)

2020年12月《红旗渠边槐花香》《会泽集市》第十届中国画节《全国水彩画名家邀请展》山东潍坊

2020年10-2021年1月应“中国水彩”之邀作了水彩花卉、风景写生线上网络教学,同时带领工作室同学学习、参与网络教学的录播、编辑等工作。

作品收藏:

湖南美术馆收藏《交通茶馆》

东莞美术馆收藏《会泽牛肉铺》

浙江美术馆收藏《小葱丰收》


徐之腾艺术空间收藏


2020年12月23日上午,徐之腾在龚玉501艺术基地工作室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