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这一次,我们畅谈“自由”绘画(四)

时间:2020-01-26 13:53:39来源:丹东广播电视报

近日,“画”里有话·艺术沙龙在环艺装饰的艺术空间举办了以“自由绘画”为主题的沙龙,缘起是画家焦清源的自由绘画学习之旅。

当天,在做完了焦清源带回的课上实验后,现场气氛一度达到了高潮,与会的各位嘉宾和观众也都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张文波 画家

自由一定是在不自由当中产生的。就像风筝,因为不自由它才能飞起来,艺术想要达到高度,就像风筝一样,给它的“自由”要足够大。通过学习就是为了让不自由这根线尽可能地延长,风筝就会飞得更高。如果彻底自由,风筝就飞不起来。今天做的这两个实验给你两个东西,一个是不自由,给你一个道理;另一个是自由,撕碎重构。

我们都是懵懂的,通过碰撞,能够分清,找个抓手,最关键是要知道你在说什么。比如讨论好车,有没有标准?说发动机要好,再想,怎么叫好?耐久、马力大。我们就又清楚了,发动机好的标准是马力大和耐久……我们还可以再往纵深说,越说我们就越来越清楚说的是什么。谁也改变不了谁,我们生出来就不一样,所有人用一个标准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有树的风景》系列·张文波

马树青讲,抽象是具体的,具象倒是虚拟的。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抽象讲的是本质,我们看的东西都是现象。从时空上理解,抽象是最具体的、最基本的。所谓在场,场是空间,在也是时间,我们就生活在时空中,很多人忘了时间。时间不仅对于画画,对我们人生都非常有意义,这么多的艺术家能够走到最后,一定是因为他们在时间上走下来才形成了系谱。

如何理解 “有力量的是看不见的”?我们在看画的时候,被虚假的——即所谓的好看蒙蔽了,更专注于表达的内容。而实际上,最最重要的是画面是否为画家对客观世界的真挚表述。有人说,科学是表达数量的,艺术是表达本质的,最本质的就是真情实感。

← 《有白菜的风景》系列·张文波 →

对于系谱,它是客观对主观的理解。怎么画都对,这是不对的。无论走那条路,你都要走在路上,这个“路”是一个道理或者规律。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往哪个方向走都行,而是无论走任何一条路,都要奔着“罗马”。剩下的就是时间了,有人有能力,走得快,很快就能到达“罗马”;走得慢,可能晚点儿到。但是不朝着罗马的方向,无论如何你都走不到目的地。

王永利 作家 文艺评论家

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我们所有的不自由都因这种方式而产生。自由是教不会的,恰恰不自由是能够教会的。

方法论是什么?方法论就是不自由,当你在学习方法的时候就是学到了不自由。放弃方法的时候,才会有自由。

希冀通过讲课来传授自由的方法,通过听课来学会和获得自由,我对此表示怀疑——因为自由是学不会的,只有靠自己、靠自己去领悟才能获得。

包贵韬 文艺评论家

在当下语境中谈全球化,是指一个共生的状态。像在场的画家孙世伟和郭永熹,一个从事当代艺术、一个专注传统绘画,在凤城这个场域里和谐共生。在北京等城市更是如此,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当代艺术、现代艺术、抽象、具象等等会在一周内在这个共同的场域里呈现出来。

作为职业艺术家,在这样的语境里,需要思考——你用什么资源做什么?你的站位是什么?作为地方艺术家,或许很难在这个宏大叙事里找到站位,这是地方艺术家的宿命,反过来说,作为地方艺术家,你的出发点实际上也是立足于你的宿命。

郑丹彤 辽东学院 讲师

生命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艺术创作者是一个真正的苦行僧,一生都在独自地扣门,经常被困在黑暗的小屋中,与不能破茧成蝶的困惑和痛苦为伴,努力寻求突破点却百般撞墙,遇到这种瓶颈时,得有一个契机,更得有勇气打破自我,重塑、重构人生。我理解的自由绘画,就是卸除既往的一切成见,解放自己,无任何观念,回归如孩童般本真的创作状态,去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进入全新的创作。

这一次分享最大的可贵之处就是提出一个观念性的问题,即——以自由的观念或者概念,让我们寻求一种理想的创作和生命状态。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