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具收藏潜力书法家:姜祖禹

时间:2020-04-10 15:35:44来源:雅虎北京

姜祖禹先生造像67×44cm 2018年 作者:吴欢

【艺术家简介】

姜祖禹先生(1924年9月-1989年11月),字疏河。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先后在北京市东城区六所小学任语文教师。1984年获得“高级教师”职称。自幼习书,曾受教于吴兰第、张伯英、华世奎等名家。20世纪八十年代,曾多次参加北京书法家协会组织的展览并获奖,曾应北京书协和日本书潮会之邀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和日本东京举办展览。

百福骈臻-楷书-40x60cm-1983年

姜昆自述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我的父亲叫姜祖禹,是个老学究,一辈子学习中国文学史,一辈子就有一个爱好——钟情书法。

他生前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在沈鹏先生三十年前为他题写的《姜祖禹书法集》的书中,有很多传世的精品,他的书法造诣,可见一斑。

他曾经讲过许多对书法艺术的敬重之词,对我进行“书法先进性”教育。

刘禹锡《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句-隶书-73×33.5cm-1984年

他说,中国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试想,拉丁、斯拉夫、古罗马的拼音字母,恁怎地千变万化,也涂抹不出中国象形文字那风姿万千的意境。

他说,中国的书法艺术,从来没有过像西方哲学先贤的高谈阔论那样,束之高阁,和者盖寡。它紧紧地贴近大众,雅俗共赏,文野同度,写字好的,当官的有,普通老百姓也常见。

他说,中国的书法艺术,是蕴含在文化的修养和涵养之中,诗词歌赋与书法紧紧相连,情操与品德在字里行间呈现。当文化人,没有好书法,就缺点儿什么。

他说,学习书法,就是学习文化,它让你的痴迷,建立在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不断认识之中,不是走火入魔,而是知难而进,开拓视野,向一个永远在上方的高峰前进。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不知足,就有动力。

他还说,书法必须“笔笔有出处”,产生书法艺术巅峰的典范、摹本和规矩,得益于古人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都是现在的条件达不到的。不能用“先进”与“落后”、“科技”与“文明”的尺度来衡量,所以古代人攀达了一座座书法高峰。今天的书法人,绝不可也不能用“超越”来妄谈。

诸葛亮《出师表》节录-行书-35X134cm-1985年

在父亲的教诲下,我很小的岁数就开始写大字,描红摹帖都干过。但是,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同仁的经历一样,我们都度过了一个不崇尚文明,不尊重文化,不敬爱祖宗的特殊年代,而且一下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几个二十多年呢!估计现在写不好字的中老年人,就是这么给耽误的。

好在我们赶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文化盛世。文化,以我们民族历史中前所未有的分量,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所以,对于有过上述经历的我,从头开始,经常地重温父亲学习书法的教诲。

父亲还告诉我写书法,需要“知耻”,父亲的书法实践,让我“敬正”。

父亲的“书法”让人抬头永看前方,父亲的“书法”鼓励人不断攀登!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录-隶-20x131cm- 1984年

苏轼《水调歌头》-行-32x99cm -1984年

考古酌今 审时度势-楷书-32x99cm-1988年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隶书碑拓-134×35cm-1985年

对联-行书-96X29cm-1988年

陈云 实事求是-楷书-65X21cm-1982年

孙过庭《书谱》节录-行书-115×44cm-1987年

法先人而为我用 师道化以抒己情-楷书-115×46.5cm-1989年

朱熹《春日》-行书-64.5×33cm-1987年

王力小广寒楼 楹联-隶书-130×33cm×2幅-1984年

王维《鸟鸣涧》-隶书-64.5×40cm-1987年

曹操《龟虽寿》句-楷书-64.5×39cm-1989年

沉思泉涌 华藻之浮-隶书-67.5×33.5cm-1989年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楷书-63×37cm-1983年

勤是摇钱树 俭是聚宝盆-隶书-72×31cm-1981年

廖承志《致蒋经国书》-楷书-68x136cm-1985年

腾飞-楷书-58X29cm-1986年

姜祖禹先生指导姜昆书法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