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常随日月新——黄志坚捐赠美术文献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

时间:2021-09-27 14:05:47来源:020艺术观察


2021年9月18日,“笔墨常随日月新——黄志坚捐赠美术文献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是“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之一,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展览艺术总监,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伟铭担任学术主持,广东美术馆胡宇清为展览策展人。展览中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第一次跟观众见面,这些展品包括绘画作品、手稿、画稿、书信、民国展览出版物、藏书、雕塑以及视频等,共计300余件。


黄志坚
长松颂
中国画
140cm×253cm
1990年
广东美术馆藏

二十多年前广东美术馆刚成立,黄志坚先生家属将先生生前的藏书、手稿、画稿、照片、日记等美术文献捐赠给广东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成立了黄志坚中国近现代美术文库,这批图书和史料中有关岭南画派历史的文献为学者的研究提供弥足珍贵的素材。

黄志坚(1919-1994)

黄志坚是20世纪末广东岭南画派花鸟画变革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毕业于香港岭南大学社会学系,曾任广州画院副院长、广州中国画会会长等职。黄志坚自幼热爱丹青,天资聪颖,18岁以两件花鸟作品入选1937年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次美展。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师从傅菩禅、冯润之、张谷雏、高剑父、叶恭绰、赵少昂、黄少强、何漆园等名家学诗习画,其中以岭南画派的黄少强对他的艺术和人生道路影响最深刻。

《世界美术全集》,平凡社,下中弥三郎编,1928年,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黄志坚先生在与岭南画派大师的交往之中成长起来。他对岭南画派核心精神的心领神会,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由此生发的使命感促使他关注岭南画派的历史和理论建设。他耗费毕生心血搜集岭南画派大师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梳理岭南画派历史,总结岭南画派的贡献,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撰写了系列研究文章,其中《怀念黄少强老师》《陈树人先生的人品和画品》《高山仰止——纪念高奇峰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等文,追忆和缅怀岭南画派大师黄少强、陈树人和高奇峰等人的艺术和教育活动;《岭南画派初探》《论“岭南派”的特征》《岭南画派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贡献》等文,研究岭南画派名称的由来,总结岭南画派艺术创作的重要特征,提出革新是岭南画派的灵魂等思想观点,启发岭南画派其它学者的研究工作。

高奇峰
鸳鸯
中国画
79cm×20cm
1913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这是一个关于阅读和观看的展览,分成“一页图书一寸肝”和“龙虬自有姿”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黄志坚先生研究对象的脉络线索,通过展示他的手稿原件、搜集和整理的一手美术文献,结合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黄少强、赵少昂、黎葛民、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何漆园、陈凝丹等名家的作品,呈现一位和岭南画派有极深学术渊源的艺术家从不一样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岭南画派,向观众呈现黄志坚作为学者的独特气质。

《真相画报》第十一期,上海审美书馆,1912年,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展览第二部分展现黄志坚先生花鸟画创作的造诣。70年代末他回归花鸟画创作,他笔下的木棉、凤凰木、木麻黄等树木,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时代气息,在80年代广东画坛引起巨大反响。李伟铭教授高度评价他的花鸟作品:“黄志坚在笼罩着岭南花鸟画坛的甜熟而又矫揉做作的脂粉气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壮阔雄伟的阳刚之气”。展览中《龙虬》《红梅》《长松颂》《万松图》《悬崖白梅》《竹林鸡喧》等馆藏作品,是黄志坚代表作品的其中一部分,体现他艺术创作的高度。


黄志坚
龙虬
中国画
176cm×192cm
1982年
广东美术馆藏

黄志坚跨越美术、历史、文学、哲学等不同领域的阅读兴趣、常年坚持读书写作的积累、以及丰富的藏书使得他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去构建岭南派历史观。广东美术馆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展示黄志坚先生大量的第一手美术文献资料,追寻其横跨阅读写作、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一体的工作方式和研究脉络,展示他同时兼具艺术家和学者身份的独特气质和人格魅力。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4日。

高剑父赠黄少强画片,1932年,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第二次全国美展广东出品专刊》,时代印刷厂编印,1937年,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黄志坚手工编辑黄少强画集,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