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高古佛教造像再认识

时间:2021-10-16 16:32:17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燕归梁-春愁

(宋.石延年)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

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

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对大多数造像艺术爱好者来说,古代泰国造像并不陌生,它们以独特的表现形式自成一格。但由于其在审美以及工艺精良诸多方面存在与中原乃至西藏造像的差异性,大多数泰国古代造像并不为中国收藏者所热衷。但随着笔者近一段时间对东南亚高古造像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实12世纪之前的泰国在佛造像艺术上与古代东北印度乃至古代高棉造像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世纪前期东南亚诸国地理示意图)

提到古代泰国造像艺术,让我们先来回顾12世纪之前并不广为人知的泰国古代历史:

泰国领土上最早出现的国家,是由孟人在湄南河流域建立的。属于南亚语系的孟族,分布在泰国中部和南部。公元3世纪,在湄南河下游孟人的堕罗钵底国兴起,崇奉佛教,曾向唐朝遣使通好,约于11世纪被真腊征服。在12世纪初,又有孟人的罗斛国兴起,曾向中国宋朝遣使通好,后为素可泰王朝所吞并。中国在隋唐时,称泰国为“赤土”;(赤土:《隋书.赤土传》卷八二说:“赤土国扶南之别种也,也南海中,水行百余日而达,所都土色多赤,因以为号。”又《明史.外国传》卷二二四,谓暹罗“即隋唐赤土”。)古代至元朝时才与中国产生外交礼仪关系,《元史》称其为“暹”;明朝始称之为“暹罗”。


(华富里石窟造像)

素可泰王国以后的历史相对条理在此略去不谈,我们只看13世纪之前的这段历史,这段时间史书上记载相对凌乱,且各个小国林立彼此,但相当于现今整个泰国地界的版图仍然处于古代高棉王朝的控制范围内,所以古代历史比较倾向于把泰国的建国史发轫于素可泰建国的1238年,而之前的历史仍然归于古高棉制下。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几尊独特的造像:

这一尊古风浓郁的造像乍一看帕拉风格明显--中脊凸起的宽叶瓣莲座、装饰火焰纹的舟型背光,背光上方装饰意味明显的伞盖及飘带....这都明显属于7-8世纪帕拉早期那烂陀风格。


(帕拉王朝8-9世纪那烂陀风格释迦牟尼造像)

然而略显粗糙的铜质和做工、不加修饰的小腿及足部、旋状隆起的发髻、与东北印度风骨完全不同的狮子形象又典型有别于原始帕拉的范畴,反而与东南亚的爪哇帕拉艺术风格有几分相似。

特别是把肩花简略用高浮雕方式做于背光之上的手法应该是区别于帕拉艺术的另一种成熟艺术形式。这两种似又非似,类然不同的艺术融合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又会升起探究其艺术源头的冲动。


(洛克菲勒家族收藏泰国8世纪五字文殊菩萨)

我们对比洛克菲勒家族所收藏的两尊古代泰国造像之后疑问会瞬间冰释--原来这是一件难得的8-9世纪古代泰国西北部佛教造像,它典型受到来自于西部千里之外帕拉王朝甚至蒲甘王朝的一些深度影响。(蒲甘王朝对帕拉艺术的影响请参考笔者另一篇专述。)


(洛克菲勒家族收藏泰国8世纪菩萨像)

在对高古泰国造像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之后让我们再来欣赏另外两件时代更早的佛陀造像:

(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收藏泰国7-8世纪佛陀头像)


(强巴藏佛收藏印度笈多5世纪陶土佛陀头像)

从第一图与第二图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其与笈多造像艺术的相似与区别之处,满头的螺发、大而穿孔并外撇的双耳、眉间不饰白毫、丰厚的下嘴唇无一不昭示着其与笈多的渊源。然而它又别有不同:眉弓在额头中间相连、双眼相对细长,嘴唇周边有唇线勾勒.....


(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收藏泰国7-8世纪佛陀站像)

这两件现藏于“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的造像被P.Pal博士在上世纪70年代鉴定为7-8世纪时期堕罗钵底国(Dvaravati Style)风格造像,这无疑是对泰国高古时期造像的重新认识的开端。上文介绍过-堕罗钵底国是泰国南部曾经有着800年历史的小国,这种笈多风格的佛像能在此地被制作说明印度的佛教艺术已经在很早之前就对东南亚开始产生影响。

下面,再让我们对比另一件有趣的泰国造像。图中的这件背光为笔者2016年在保利秋拍拍得,当时即被它的做工细腻,风格特异所吸引。

此件背光高约30cm,其中一面用浮雕方式刻画的是释迦摩尼的站立像,世尊身披贴身大氅,右手在胸前施说法印,左手垂于身侧;具有典型传统高棉审美的标准;在佛祖的外圈是呈蛇形婉转的连珠纹形成的拱形外框;再向外是更多装饰细节,其外侧是独特的火焰状纹环绕背光一周;再之外的上部是独特的菩提叶状装饰。在两个下角装饰地龙Naga图案。


(泰国华富里石窟,可从拱形佛塔的装饰看出与文中造像相似之处)

反面佛龛中为素面,当为空出并前置佛像之用,在蛇形佛龛之上是三佛并坐的款式,三佛的衣着为典型高棉吴哥风格。其上装饰菩提树状纹饰,伸出的的枝干蜿蜒向上,形成独特的空间布局。而依其图像学的风格判断为11-12世纪高棉吴哥风格。按比例推算拥有这件背光的原始佛像可能会超过45cm,当是一件甚为难得的大器之作。


(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收藏泰国12-13世纪双面祭坛A面)

在近日的学习研究中笔者发现更多的证据可以支持把它归为泰国南部华富里风格(Lopburi Style)。华富里是泰国的历史名城,在13世纪之前长期被高棉王国(Khmer)所控制,并在古高棉佛教的催生下创造了丰富而极具活力的独特佛教艺术形式。我们同样在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中找到了与之对应的华富里风格古代泰国造像,也依此湹清了背光前佛祖的应具有的形象。洛杉矶艺术博物馆馆藏的这件祭坛造像通高38.4cm,背光的顶部有些许残损。


(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收藏泰国12-13世纪双面祭坛B面)

这件被P.Pal教授称为双面祭坛(Double-Sided Altarpiece)的佛像完美再现了华富里造像的供奉方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笔者曾经收藏的这件背光应该是安放在如图中的叠涩收腰的台座之上。其上的佛祖为带冠禅定坐姿。此种宝冠释迦在9-11世纪的比哈尔帕拉以及克什米尔中非常常见,应当是摹来之作。其整体风格依然是高棉吴哥风格。


(古代高棉吴哥王国石窟造像)

从以上几件高古泰国佛像我们既能看到帕拉的风格影响,又能感受到印度笈多风格对早期泰国南部造像艺术的骨骼塑造。同时又有在高棉吴哥艺术的荫蔽下华富里造像艺术的茁壮成长。

(古代高棉吴哥王国石窟造像)

收藏的乐趣来自于从器物的表象推演它曾经的恢宏,要比照重要的馆藏节点性文物(Milestone),更要从国际知名的专家那里汲取营养,我们现在能够看懂更多的风格造像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勤奋努力,而是因为我们站在了这些前辈的肩上,所以才可以登高远眺。。。。。

(古代高棉吴哥王国石窟造像中的Naga雕塑)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