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这座古寺庙火遍全球!江水中屹立700年不倒!内部真容首次曝光!

时间:2022-02-13 12:12:20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鄂州市小东门外长江中,

有一座巨礁,蜿蜒如龙,

名叫“龙蟠矶”。

在龙蟠矶上有一栋建筑

被称为观音阁

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观音阁是长江江面上的

唯一寺庙

坐落在长江里的一块大礁石上


在雨季,寺庙的地基被淹没在水中

这栋古建筑看起来就像漂浮在水面上

无人机从多个角度拍摄了

屹立在滔滔江水中的这座古建筑

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针对年轻用户的短视频平台报道了观音阁,一分多钟的短视频迅速在美国走红。一些网友评论称想“看看建筑的内部”。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英国媒体对鄂州观音阁进行了报道,同样引起无数国外网友的关注。

中国古建筑红到了国外

“真想去中国看看观音阁,即使只能隔江眺望。”

近日,湖北鄂州一座古建筑全球爆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短视频平台Great Big Story(GBS)拍摄的鄂州观音阁引起各国网友的关注。

这段只有一分多钟的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布不久,就获得了16万次点击,4000多个“赞”。不少海外网友在视频留言区表示,画面精美,但是还没看够。很多人想要更多了解这座“洪水也冲不走” 的古建筑的故事:“多一点信息就好了”。

其实,早在清朝时期,观音阁便已扬名在外。清朝诗人姜愃在《龙蟠晓渡》诗中如此写道:“峭壁起江心,层台水面浮。岂堪龙久卧,但见石长留。云影轻帆处,桡声夜渡头。问津何处是,一柱砥中流。”观音阁以其“万里长江第一阁”的美名岿然江心,孤悬水际,一柱砥中流。多少年来引来无数人登临楼阁,赏景抒怀,掬水捧月,听江风看江水,忘却尘世,洗耳净心。龙蟠晓渡又恰如一张城市名片,展示着鄂州深刻的人文内涵。

“在鄂州生活了40年,都没上去过一次”鄂州市民邵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遗憾地说,上世纪80年代,市民可以乘船登上观音阁参观,但由于当时年纪较小,没能去参观。随着观音阁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当地政府为保证观音阁不受损,关闭了市民登陆参观。

国外媒体追捧“坚强阁”

一座古建筑,为何会受到国外网友如此重视?因为这座建筑充满了神奇和神秘,它在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无数次洪水的洗礼,仍屹立在长江水中而不倒,体现中国古人在建筑上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2017年8月9日,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称,“在过去几周里发生的最近一次洪水中,水位涨到大约35英尺(约10.67米)的高度,中国南部和中部正处于雨季,洪水不断袭击这些地区,但这座拥有700年历史的建筑依然屹立不倒。

楚天都市报记者从《每日邮报》报道的图片中看到,观音阁的观景平台和地基被淹没在水中,这栋古建筑看起来就像漂浮在水面上。但建筑物依然完好,其内部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报道称,这座经历无数次洪水的楼阁在最近一次被淹没后被誉为“阁坚强”。

这得益于古代鄂州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和那风格独特的造型艺术,观音阁下半部那如同船舷样的弧形石墙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任凭江水拍击咆哮,总是稳于泰山。

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

从岸边远远望去,龙蟠矶像一只伏于水中的神鳌,高高昂起的头上顶着一座气势恢弘的楼阁。据鄂州市博物馆讲解员王瑜介绍,民间流传着“观音阁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的民谚,无论水涨多高,因为观音阁是神鳌驮着的,它可随水起落,江水淹不进这观音阁。

承载观音阁的巨礁,蜿蜒如龙,名为“龙蟠矶”。公元221年,三国吴王孙权迁都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从三国至民国初年,鄂县一直称武昌,长达1600余年,辛亥革命武昌之名让给了江夏)。孙权在武昌称帝前夕,听说有黄龙蟠卧于江中巨石上,在此逗留数日后方才离去,便将此处礁石取名为“龙蟠矶”。

王瑜介绍,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的奥秘在观音阁下如同船舷样的龙蟠矶,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阁与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有巧夺天工之妙,更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展现了古代工匠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浩渺的长江,江水湍急,而观音阁就静静雄踞在巨礁之上,坐看岁月流逝,随水位变化而浮浮沉沉,它就像一个战舰在浩瀚的长江上劈波斩浪。

记者探访:揭密观音阁神秘面纱

“龙蟠矶寺在在龙蟠矶上,旧名观音阁,周回七十余丈。冬出夏没,曾有龙蟠于此,积日方去。隆隆起江中,去岸不盈一里,石势蜿蜒如龙,因名。”这是清朝光绪《武昌县志》对观音阁的记载描述。

观音阁始建于宋代,迄今已经有700百多年的历史,也是长江上唯一的一座寺庙,因此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阁。数百年来,观音阁历经沧桑,屡有毁修。元至正五年(1341年)武昌县邑达鲁噶齐铁山(蒙古族人)督建初具规模,后到了明清被当地官民修葺多次。昨日,记者登上了观音阁,揭开万里长江第一阁神秘面纱。

古人长江中建阁楼疑为导航

“地基和主体建筑仍是当初扩建时的原貌。”25日,记者随鄂州市博物馆文物直管所严勇所长等人一起登上了观音阁。严勇介绍,据史志记载,早在宋代时,长江鄂州段的龙蟠矶就建有庙宇,但因长江经常发洪水,把庙宇冲毁,而当地的百姓总会在庙毁之后,不断进行重建,直到元代,才正式建成如今这种规模。

严勇告诉记者,现在观间阁的模样就是元代时期的样子,虽然经历过700多年的历史,但地基和主体建筑仍然是元代那个时候留下来的。

古人建庙宇,一般都选取在风景优美的山中,为何要在长江上建一座庙呢?严勇称,鄂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华容、蒲团、燕矶、太和、涂家垴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10处、夏商时代遗址20多处。西周中期,鄂王熊红在境内西南(今属大冶市)修筑鄂王城。周夷王时,鄂州为楚国的重要封邑、军事重镇和经济中心。

到了元代,这里商贸繁荣,长江船运发达,但江中有一处礁石,夜晚行船可能会触礁。为了保证行船安全,古人便在此建起了庙宇,提醒过往船只。

室内排水系统体现古人智慧

观音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沿着青石台阶登上观音阁观景平台,在西面大门处,有一面“U”型的墙体,与观音阁融为一体。

“这是一道挡水墙,保护观音阁主体免遭洪水冲击。”鄂州市博物馆讲解员张瑜介绍,观音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以长60公分、宽20公分、高25公分的条石垒成,总面积419平方米。阁身以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与阁下的龙蟠矶绝妙地融为一体,有巧夺天工之妙。

在观音阁正门墙上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大字。张瑜介绍,观音阁分一亭三殿二楼,在观景台旁边的防水墙一侧,便是观澜亭。站亭上,能俯瞰滔滔江流。进入观音阁内,是东方朔殿。张瑜称,传说在长江发洪水之际,东方朔用神力不让江中的神鳌和蛟龙兴风作浪,因此,民间供奉东方朔的神像镇水平妖,是一种扬善惩恶祈望太平的美好民意。进门左侧的墙角处,有一个长方形的洞口,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呈“L”字型。“这是观音阁的排水系统”张瑜介绍说,该处是整栋阁楼的最低处,一旦淹水,退潮时这个洞口便能很快将洪水排出。

中间的大殿为观音殿,供奉有观音菩萨画像。张瑜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民间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传说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成道日和涅磐日,上阁进香者不远千里纷纷而来。

最后一重大殿便是老君殿,在与观音邻处有一个天井,下方的水池用汉白玉条石砌成,雨水通过天井收集后排出阁外。天井的旁边正中处是一口古井,打开井盖寒气逼人,幽深莫测。据张瑜介绍,这口古井十分神奇,长江枯水季节,井水竟常常高出水面数丈。但近几年,该古井却不知为何突然干涸了。

通过老君殿,可以进入二楼的纯阳楼,楼有三间,有睡榻一张,吕洞宾睡像一尊。阁内还供有质朴的石雕观音和栩栩如生的八仙塑像。

在观音殿旁边,有两间侧房,里面有石磨和石臼。“这里是‘寅宾楼’后来被改作生活起居室”张瑜说。整栋建筑四周均有木窗,采光极佳。

观音阁为何供奉着佛教观音的佛像,同时还供奉着太上老君和八仙等道教神像呢?据张瑜介绍,这是观音阁与其它寺庙不一样,在宋代时,这里只供奉佛教观音,随着时间的发展,后人认为道教能震妖邪,遂将太上老君和八仙请进了观音阁,后来将东方朔也请进了阁内。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暂未开放

整个观音阁的依石而建,地基牢固,加上建筑本身是红石青砖砌就,不怕水泡,所以,700多年来,它饱经洪灾,却巍然不倒。

严勇告诉记者,观音阁设防水位是23.5米,警戒水位是25.3米,保证水位是28.2米。但近百年来,观音阁未发生过超过保证水位的现象。1998年洪水,观音阁超过警戒水位达到27.23米,一楼三重大殿全部被淹,洪水将二楼纯阳楼的窗户都泡进了江中,此次洪水导致老君殿背面的一面木质结构的墙体受损。

观音阁浸泡最严重的一次是1954年,水位达到27.65米,仅距保证水位只差0.55米,观音阁险遭灭顶之灾。在三峡大坝建成前,观音阁每年都会遭到洪水浸泡,自大坝建成后,淹水现象得到了缓解。但每年三重大殿依然还是会遭到洪水浸泡,去年大殿被淹1米左右。

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

观音阁199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州观音阁能够保存至今,也离不开文物保护部门的精心呵护,1998年洪水后和2015年,观音阁均进行了整体修缮。今年,鄂州市文物局在观音阁四周和室内均安装了数十处摄像头,实时对此处进行监控。

为了保护这座文物,目前鄂州市文物局已关闭登阁参观,市民只能隔江远眺观赏。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