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艺术家新作将亮相上海,春季群展“蓝色多瑙河”开幕

时间:2022-02-26 19:36:31来源:南方都市报

BlueriderART上海·外滩春季群展“蓝色多瑙河”(TheBlueDanube)将于3月22日推出,呈现12位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透过绘画、雕塑、装置、混合媒材等多元媒介,谱写“社群交响”、“自然咏叹”、“空间韵律”三个篇章。展览将囊括艺术家的最新力作,多位艺术家为中国大陆首次亮相。

本次展览以乐曲形式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社群交响”讨论社交媒体、身份归属、过度消费、交际边界等话题,发掘当前社会不同社群的心理现象。拉米罗·史密斯·埃斯特拉达(RamiroSmithEstrada)的作品围绕现今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们如何描绘自己”的主题,试图突显和美化“世俗”生活。

强纳森·保罗(DesireObtainCherish)的创作混合了街头艺术、波普艺术与挪用的创作手法,使用幽默讽刺性的商业符号引发社会议题的讨论。凌·波儿(RineBoyer)则擅长捕捉描绘美国文青文化(Hipsterculture),以个性化的图案与简洁的色调捕捉极具特色的人物性格,新作系列主题聚焦于“关系”的探索。乔纳森·罗森(JonathanRosen)曾是一名广告创意总监,深受文字、影像和宣传的影响。他以语言为内容进行创作,使用混合媒体、互动数字技术和NFT等艺术形式探索可能性。

第二篇章“自然咏叹”则深入探讨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可持续性回收”、“升级利用”是沃夫冈·福拉德(WolfgangFlad)创作中的重要理念。他利用环保再生材料创作雕塑,让物质回归自然。作品形态如同树枝或是骨骼般交错,形成一种永续生长的氛围。

张惠文(EuniceCHEUNGWaiMan)是香港“新工笔”绘画代表人物之一,擅长以细腻繁复的工笔技法,描绘由动物视角出发的超现实世界,表达尊重万物生命的理念。洁西卡·德里克(JessicaDrenk)的创作理念源于对大自然的崇敬,以及物质形变的可能,将书册、PVC水管等媒材经过人工再造归于自然的形态。提姆·弗莱瓦德(TimFreiwald)利用“破坏、分解、重构”的过程,开创作品多层次的空间,其破坏性的美学风格深受其东德成长记忆的影响。

在第三篇章“空间韵律”中,艺术家探索都市发展的角落,利用视觉转换多维空间,展开空间与心灵的对话。艺术家葛雷戈·艾达尔(GregorEldarb)的画作以大尺幅的黑色为背景,在反覆重叠的线条中形成多视角的空间视角,表达他对于都市建筑、空间的反思与想象。

安妮特·辛斯迈斯特(AnnettZinsmeister)的作品则代表着艺术、建筑和文化研究的融合。她针对特定建筑空间的历史及当下发展,进行空间感知的设计和研究。雷诺·奥德霍恩(ReinoudOudshoorn)以构筑空间的极简雕塑著称,主张“雕塑应创造比作品本身更大的空间”,以“灭点”作为每件作品的开端,尽情延伸至空间。艺术家娜欧米·西弗(NoemiSchipfer)与电子音乐家中本高见(TakamiNakamoto)的双人组合NONOTAKstudio通过电子音乐和灯光的搭配带来令人惊艳的感官经验。此次将展出西弗独立创作的单色平面作品,利用半透明玻璃与莫列波纹图纹震动,保留了视觉变换的效果。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由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斯特劳斯(JohannBaptistStrau?)创作,曲名受诗人卡尔·贝克(KarlIsidorBeck)的诗作启发:“犹如山脉金矿,心怀信念与真实,在多瑙河上,多瑙河上闪耀蓝色光辉。”12位艺术家以艺术表述真实信念,最终合奏出充满时代精神、抚慰人心的圆舞曲。观众将跟随展览脉络,思考关于虚拟社交、自然世界、都市空间等当下议题,从中延伸出对人类未来栖居的探索和对心灵故乡的追寻。

展览信息:

蓝色多瑙河TheBlueDanube

展期:2022年3月12日–2022年4月11日

地址:BlueriderART上海·外滩,上海黄浦区四川中路133号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