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专访 | 丁泽华:更“年轻化”的松美术馆,如何“连接”艺术与社会?

时间:2022-03-28 10:14:28来源:凤凰艺术

丁泽华任松美术馆馆长

3月18日,北京松泽艺术中心总裁、收藏家丁泽华正式出任松美术馆馆长,全面负责未来松美术馆的运营与管理。
据悉,松美术馆将以丁泽华的个人收藏为基础,通过深层次的研究,形成具有垂直性思考的展陈,增强美术馆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建设,全方位优化及维护民营美术馆的良性生态,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

在丁泽华出任松美术馆馆长后,“凤凰艺术”对他进行了专访。与他聊了聊松美术馆履新后的变化,以及他个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史及艺术收藏的看法。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专访报道。

据松美术馆官方消息,2022年3月18日,北京松泽艺术中心总裁、收藏家丁泽华正式出任松美术馆馆长,全面负责未来松美术馆的运营与管理。

▲松美术馆新任馆长丁泽华松美术馆

未来,松美术馆也将在丁泽华的个人收藏基础上,通过深层次的研究,形成具有垂直性思考的展陈,增强美术馆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建设,全方位优化及维护民营美术馆的良性生态,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

▲松美术馆场景图松美术馆

为何是“当代”?

丁泽华对艺术有着浓厚的热情,他的个人收藏主要沿着中国当代艺术史这条脉络进行,涉猎20世纪以来丰富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他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视角与前瞻性,力图建立中国民营美术馆现当代艺术的展示序列。据悉,将于4月初举办的松美术馆的开馆展“节奏与迭奏”将以丁泽华的部分个人收藏为基础,展出40余位中国当代重要艺术家的近50件作品。

关于丁泽华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和情有独钟,他表示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当代更符合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作为亲历者,对于艺术作品的感触会更深一点。第二,对于收藏来说,古代艺术作品收藏的维度更高,当代艺术在这方面就会好很多。第三,国外的艺术作品主要受西方的艺术市场影响,波动性比较强,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我未来更应该关注的一方面。

为何是“青年”?

在丁泽华以往的从业经历中,他主要聚焦于艺术品收藏与流通、青年艺术家扶植推广计划、产业与艺术的融合以及艺术媒体运营等四个主要方面。丁泽华表示:希望通过专业化的运营、现当代艺术领域的收藏与流通积淀,努力发掘和孵化优秀青年艺术家。而这种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关注扶持,也将被纳入松美术馆的未来工作中。

在丁泽华看来,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的作品表现跟随时代潮流的发展,更具有激情与活力,作品中也会呈现出边缘、破坏、激进等特性。青年艺术家们也存在一个共性,他们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在表达上更随心所欲、自由,从而在作品表现上更具有趣味性与生命力。

作为一个年轻的馆长,丁泽华也将会为整个美术馆的品牌带来更加年轻化的风格倾向。他表示:年轻化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整体社会在往前走,年轻人也在变化,美术馆也是要不断调整,做适合他们的东西才可以,这是紧跟着社会的一种表现。

▲ 松美术馆外景 松美术馆

如何去“连接”?

对于“馆长”丁泽华而言,“连接”是松美术馆的使命,与人、物、场彼此连接,才能追求广泛且深入的共同愿景。在构建新时代文化特色属性的道路上,松美术馆凭借大众、艺术、场域交融的全功能规划,也在不断迎来新的重启和蜕变。

对于“收藏家”丁泽华而言,“连接”也是他在选择藏品时的一个重要考虑方面。丁泽华的收藏趣味是沿着艺术史路线行进的。于他而言,收藏一件艺术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它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将之概括为艺术品和社会的“连接”。一个作品是否处在特殊或重要的社会历史节点很重要,因此在他的藏品中,对整个社会进行记录、或者说是提出问题这种类型的作品要多一些,藏品基本都是和当下社会热点相关或者是社会文化价值的反映。

当“馆长”和“收藏家”的身份因“连接”这一主题在松美术馆发生碰撞时,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又可以问,应该如何去“连接”?

丁泽华在采访中表示,希望能使松美术馆成为一个开放性平台,与其它美术馆、企业、学校等对象深度连接。并通过这类“连接”,让大众能更好地去深入了解一些艺术相关内容,而不是仅仅关注于这个场馆本身。



▲ 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在持续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同时,以推动公共美育为己任。开放空间,持续稳定输出艺术教育活动和实验项目,公共文化服务角色不断加强彰显;依托松美术馆,通过与品牌的合作增益新知,为元素跨界、场景实践创造独具魅力的文化价值,建构鲜活的新时代艺术形态。

▲ 松美术馆松美术馆

Q&A

对话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x丁泽华


▲松美术馆新任馆长丁泽华松美术馆

凤凰艺术:首先祝贺您就任松美术馆馆长一职。您之前就曾多次聚焦于青年艺术家的扶植推广计划,请谈一谈你为何如此关注青年艺术家创作?这种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关注会体现在松美术馆未来的发展上吗?

丁泽华:在我看来,青年是最有活力的阶段,是思想上迸发性最强的一段时间,从而在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表现上更具有趣味性与生命力。

我关注青年艺术创作主要也是因为青年艺术家们的生存目前还是比较困难的,创作成本对一般学生和初出茅庐的青年而言往往很难负担。这也是我当初想做扶持青年艺术家这件事情的初衷,只有青年艺术家们得到扶持后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国当代艺术这条线才能一直保持下去。

凤凰艺术:在松美术馆的未来规划中,您是将特设一个区域专门给青年艺术家吗?

丁泽华:是的,未来松美术馆东区主要将以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和展览为主,新兴艺术等比较新的、年轻化的东西都将在东区呈现。美术馆西区这边会更聚焦学术上的展览。

凤凰艺术:松美术馆未来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会加强,还是保持现状?

丁泽华:松美术馆现在有一个“轻/松计划”,这是我们专门为青年艺术家提供的一个平台。未来松美术馆会在更加丰富的层面给予青年艺术家更多关注。


▲由丁泽华馆长担任总策划,汪民安教授担任策展人的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海报?松美术馆

凤凰艺术:履新后的松美术馆的特色是什么?

丁泽华:我们会做得专业性和方向性更聚焦一些。现在许多美术馆在做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同时,也会有一些其他的方向,比如会做国际上的一些大 IP 或者是比较迎合受众的展览。松美术馆较之会更专注于我们自己收藏的方向或者是整个后89时期的艺术。未来松美术馆主要是沿着这条线往下走,研究并不停地拓宽中国艺术史的概念和这条线。因此,要说松美术馆履新后的特色,我认为是未来会把当代艺术这条线做好,做的更聚焦、更专注一些。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尚扬,《95大风景-1》,175×202cm,布面油彩、丙烯,1995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隋建国,《手迹一个瞬间》,230×140×193cm,光敏树脂打印与钢结构,2021,图片由隋建国基金会提供

凤凰艺术:除此之外,履新后的松美术馆的定位会有什么样的转变?

丁泽华:我们会更多地跟大众进行连接。我希望让松美术馆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能够跟不同的对象进行深入连接,比如说其他美术馆、企业、学校等等。未来我也希望让大家能更好地、更深入地去了解与艺术相关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关注于松美术馆的场馆本身,这也是目前一些艺术机构常出现的情况。

松美术馆希望能引导大家以更多不同的方式去解读一幅艺术作品,这也是让大家对艺术作品本身提升兴趣、增进了解的一种方式。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血缘:大家庭9号》,149×189cm,布面油画,1997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王音,《未名-我走在路上》,180×140cm,布面油画,1993

凤凰艺术:你刚刚提到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公共服务的角色,那未来会如何推进松美术馆公共服务建设呢?

丁泽华:这方面是一定的。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和周边的不同阶段的学校等进行联合。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和慈善机构联合组织活动,希望以松美术馆的力量,帮助这些贫困子弟和留守儿童走进艺术,用艺术为他们带来快乐和希望,这也是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的体现。我的家庭也有一直在参与慈善事业,有一家5A级的慈善基金会。我们是希望通过对他们的帮助与扶持,使他们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与人生。

我们也在规划其他公教和社会服务的活动,比如艺术剧场、艺术类的脱口秀和剧本杀、音乐类的活动等等。对我本人而言,我真的很想多方面地尝试不同领域的跨界,让艺术更好地跟大众连接。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曹斐,《派生》,5’38",单频高清影像,16:9,彩色,有声,2017,作品由谷歌艺术及文化项目委任;图片由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及 Sprüth Magers 提供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孙一钿,《没有温度的火》,83×183cm,布面丙烯,2016,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凤凰艺术:在您看来,您认为一个“好的”美术馆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丁泽华:好的美术馆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展览体系。场馆定位包括展览定位需要非常明确。展览内容自然是最重要的,只有将自身脉络梳理清晰,将我们自己的“线”明确了,以后的展览计划才能更好的推进,展览整体呈现的内容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关于松美术馆

▲ 松美术馆外景,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地处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畔,由著名设计师周光明先生担纲设计,2017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美术馆占地面积约69亩,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主场馆分为12个展厅,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东区一、二号馆各500平方米。松美术馆同时具备艺术衍生品空间、公共教育阳光房、活动接待厅、休闲咖啡厅等配套设施。一百九十九棵松树在庭院里各放姿态,与净白的维多利亚式主馆建筑相携成画,构成了简约包容的艺术园景。

松美术馆致力于学术立馆,聚焦“研究”“传播”与“教育”,时刻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视角与前瞻性,力图建立中国民营美术馆现当代艺术的展示序列。美术馆目前拥有涉猎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藏品,并通过深层次的研究,形成具有垂直性思考的展陈,增强美术馆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建设。

▲松美术馆松美术馆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空间,松美术馆在持续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同时,聚力青年艺术家扶植推广计划,意图打造多元化、创造力、实验性和成长型的青年艺术平台;并以推动公共美育为己任,开放空间,持续稳定输出艺术教育活动和实验项目,公共文化服务角色不断加强彰显;依托松美术馆独有的气质和社交属性,通过与品牌的合作增益新知,为元素跨界、场景实践创造独具魅力的文化价值,建构鲜活的新时代艺术形态。

“连接”是松美术馆的使命,与人、物、场彼此连接,才能追求广泛且深入的共同愿景。在构建新时代文化特色属性的道路上,松美术馆凭借大众、艺术、场域交融的全功能规划,也在不断迎来新的重启和蜕变。

关于新展

节奏与迭奏

由汪民安教授担纲策划的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将于2022年4月9日面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是新任馆长丁泽华承接美术馆后举办的首场大展。展览将以群展的形式呈现,内容涵盖40余位中国当代重要艺术家的近50件作品,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等。展览以“节奏和迭奏”为主题,让这些跨代际的作品进行时间和情感的连接和变奏,也使这些作品和美术馆的空间场域发生连接和互动,正是通过连接,松美术馆也展现出绵延不绝的强度和活力。

此次展览“迭奏”的概念出自德勒兹与加塔利合著的《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其本义指向一种重复迭奏的曲式,在《千高原》中,“迭奏曲”经过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浇灌而生长成一个哲学概念,其并非是一段节拍谨然、连续奏响的声音,而是一个持续进行着界域化和解域化的运动配置。因而,迭奏曲始终处于开放的居间状态,那些处于生成之中的、临界的、混沌的“间距”赋予迭奏曲以恒久的运动。

“迭奏”的概念同时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没有中心的混沌黑洞;在这个黑洞中固定一个不稳定的点构建一种平静的空间形态使得黑洞成为一个安身之所;在这个安身之所的黑洞上凿开一个通道逃离它去探索未知的无限宇宙——这就包含着三种力:第一种是混沌之力,第二种是大地之力,第三种是宇宙之力。“三者相互对抗,汇聚于迭奏曲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迭奏曲就是混沌、界域和解域的对抗,这些同时性的对抗摧毁了任何的秩序:“所有那些可以被把握为迷宫的事物事实上都是一首迭奏曲。”相比迭奏这样的力的叠加对抗,节奏则是一种协调、过渡和连接: 它是异质性空间的协调,是环境和环境之间的过渡,是临界面瞬间的连接。如果说迭奏构成一整个动态的关闭-打开-再关闭-再打开的迷宫的话,节奏就是迷宫内部既是现实的但又是隐匿的低声通道。

“迭奏与节奏”展览致力于探讨迷宫的界域和解域过程,致力于探讨混沌、秩序和开放的动态关联。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7月24日。

总策划:丁泽华

策展人:汪民安

艺术家:陈丹青、曹斐、储云、丁乙、冯国栋、费俊、方力钧、顾德新、顾小平、胡力维、刘港顺、李山、刘炜、刘小东、毛旭辉、毛焰、娜布其、彭薇、秦琦、秦思源、仇晓飞、隋建国、尚扬、孙一钿、谭平、吴笛笛、王国锋、王广义、王家增、王拓、王兴伟、王音、徐冰、谢南星、喻红、杨茂源、姚清妹、袁运生、周春芽、张恩利、曾梵志、庄辉、张培力、张晓刚、展望(按姓氏拼音排序)

展期:2022.4.9 - 2022.7.24

地址:顺义区格拉斯路松美术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

部分图文来源于松美术馆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采访/撰文/编辑/祝明惠 责编/祝明惠 索菲)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