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绘画 | 特邀导师马树青:如果艺术真的无法传授,那么对话会改变授与受的关系

时间:2019-07-04 22:09:51来源:库艺术KUART

由《库艺术》策划、推出的“自由绘画”——国内首个非具象绘画研究工作坊第二期已经正式启动!国内著名抽象艺术家谭平、马树青,德国著名艺术教育家乌尔里希·克里博,国际策展人、批评家方振宁作为第二期工作坊的特邀导师,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学术理念和教育方法,但在启发艺术的后起之秀们打开自己,扔掉束缚,学会自由的去绘画这一点上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库艺术》近期陆续对诸位导师进行了先期专访,导师们也就自己对于此次教学理念的认识,自身的学术课题、教学重点,以及对参与成员的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准备报名的朋友们可以借此机会对本次工作坊课题的主张和内容有一个先期了解。

特邀导师马树青

马树青,抽象画家。1976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89年就读于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自由绘画专业,1994年移居法国巴黎普罗旺斯,2002年回到北京于798艺术区建立工作室,2015-2018年任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特聘教授。现居北京、巴黎。马树青的绘画行为造就了一个独立的以色彩和时间构建的二维视觉空间。从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开始,马树青便执着于抽象绘画的探索研究。他的绘画体现了自我和精神性渗透于绘画过程的真实还原,呈现出纯粹极简的色彩与视觉感官空间。

我将课程视为一次对话,这让我很振奋,因为我相信自己也一定会从中受益。如果艺术真的无法传授,那么对话会改变授与受的关系。这也许就是自由绘画课程的真正本意所在。

创作中的马树青

库艺术=库:您这次的课题名为《如何在绘画中学会思考》,我记得您也曾说过在德国留学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思考。应该如何理解您所说的“思考”?是否与在德国留学经历有关,您的艺术观念里包含了很多对时间、空间、有、无、物质性等命题思辨性的思考,这对您的艺术来说是否很重要?

马树青=马:这主要是来自个人的绘画实践。绘画对我来说是条漫长之路,从开始的模仿,到后来受自己崇拜的大师引领蹒跚前行,直到有一天面前似乎已经不再有一条适合自己现成的道路可走,仅靠曾经下苦功夫掌握的技术和旧有的绘画方法已无法让自己走得更远,一些看起来简单,也不曾太经意的问题越来越多盘旋在日常的画布与自己的脑海之间:“为什么画?绘画是什么?”,这些看起来浅显的话题慢慢把我带入到今天近乎哲学式的思考语境之中,也慢慢养成了在绘画的时候自己和自己对话的习惯。这实际上是一种思考,它促使我在绘画上做着更多的尝试。

作为物本身的绘画作品与时空之间所产生的可视对话,也必然会与存在主义的一些理论体系搭上关系,这种近乎哲学式的思考在改变着我们对绘画的传统观看方式,绘画变得越来越独立,它成为艺术家视觉逻辑思考的载体,而不再是诠释语言文字的附属品。

无题D-12018 丙烯综合媒介 53X63cm 2018

库:您在德国留学初期也画过一些带有表现主义特征的偏具象的作品,如何一步步过渡到纯粹的抽象表达的?

马:我猜想这和我们当初留学时的个人状况有关,之前我一直在画具象绘画,最初画抽象很困难,当时对抽象的认知也只是来自纯粹感官的一知半解,实际上从上一个世纪抽象绘画的兴起,大部分艺术家都经历了从造形到去除形象的抽象化过程,而其中几位很出色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都有着立体派绘画的经历,在去除透视法和光影学,放弃逼真之后让绘画重新回到原始的平面化。

今天的抽象绘画加入了越来越多的逻辑思考,在慢慢地改变着绘画的面貌和它的规则。作品已然是艺术家通过具体之物对概念所作出的视觉思考。

《红黄蓝系列2018》 直径:35cm 矿物色粉丙烯媒介 2018

库:您的绘画在面貌上大都很简约,而抽象艺术因为形式的单纯本身就很容易与别人撞车,应该如何规避这一问题?

马:我觉得撞车是常有的事,一件作品的创作包括了材料、方法和方法论,材料是公共的(其中也包括一些图像资料),方法论也包含了我们对世界以及对艺术的共识。但方法必须是个人的,我觉得这是艺术作品中最宝贵的部分,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所在。艺术家必须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方法,将材料与方法论交融贯通,作品才成立。我非常在意作品是否在方法上与别人出现重复,甚至与自己的作品出现重复,这是很危险的。

我偏爱极简艺术,但我不想成为一个极简主义画家;我一直都喜欢“绘”的画,它无法把控,一些错误常常带给我一种温暖感。

无题.2018-11 86cm直径 丙烯综合媒介木板亚麻布面 2018

作品细节

库:国内很多人接触抽象绘画,都是因为感觉这种绘画方式更为“自由”,而您恰恰强调抽象艺术工作方法中的“限定”,这又是为什么?

马:这大概也是这次课程我想更多强调的部分,无论现实中的自由还是绘画中的自由,都是不可视的概念,我们真正能看到的只有限定。限定使我们看到了看不见的部分,也看到了你面对的事物更本质的成分,限定会让我们更加接近理性,它所带来的选择和判断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艺术家敏感而脆弱的绘画感觉。

我将课程视为一次对话,这让我很振奋,因为我相信自己也一定会从中受益。如果艺术真的无法传授,那么对话会改变授与受的关系。这也许就是自由绘画课程的真正本意所在。

我留在绘画里的真正理由,是想做自己一个人就能做的事,自己可以控制的事,而事实上绘画又常常是我最无法控制的,我很想能和朋友们一起交流,这是一次机会。

无题·2018-10, 丙烯综合材料木板,27x27cm ,2017-2018年

工作坊课题:抽象绘画中的观看与思考

文_马树青

抽象绘画是具体的,它是画者通过个人的方法将物在时间、空间被限定之后的形式化。时间、空间是不可视的存在,只有与具体之物相遇,才会成为可视,可视之物是时间与空间的载体,如同躯体承载了生命。

绘画首先是物,是可视之物,同时也包含了另外不可视的成分,观者只有借助对具体之物的触摸式的观看,才会感受其隐于物与形之间的抽象信息,物可替换,生命却无法代替,而一幅优秀作品已经被画者赋予了生命。

“抽象绘画”来自两个不同语境词汇的组合,“抽象”说的是逻辑思考,“绘画”属于视觉呈现,绘画是画者如何将颜料、画布等诸多原始公共之物转化为画者个人作品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通过绘画去思考,是这次我所教授三天课程的重点所在。

在我三天的课程里通过讨论、交流、对话,和绘画尝试,希望能对学员在绘画上提升一些新的认知起到推进作用。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