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来了 | 艺术的力量:西方艺术史 ·现代主义与巴比松画派(7)

时间:2019-11-18 10:44:30来源:Artplus

美国现实主义绘画

【美】 惠斯勒 《母亲》 (又名《黑与灰的协奏曲》)

布面油画 1871 巴黎奥赛博物馆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詹姆斯·惠斯勒的《母亲》,又叫《黑白奏鸣曲》。惠斯勒也是美国本土第一批最著名的绘画大师。

惠斯勒的父亲是一个美国老兵,他希望惠斯勒子承父业,将来从军入伍,所以惠斯勒小的时候被迫进入到了西点军校,但是他在西点军校的时候屡屡违反校规最后退学。之后他开始学习画画,来到巴黎结识了很多当时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以及印象派画家;最后来到英国伦敦并终此一生。

这幅作品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肖像作品,被美国人称为美国的《蒙娜丽莎》

可想而知他在美国画坛的影响有多么巨大。虽然这件作品今天珍藏在巴黎,但是他已经成为了美国的文化标志象征物。

惠斯勒的这幅作品有受到浮世绘一些平面装饰的影响,因为这个时代的浮世绘已经在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品详解

《母亲》

这幅作品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老妇人,穿着一席黑色的裙子,就像库尔贝的葬礼上的人一样,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但是这种压抑又通过这种白色的蕾丝在里边作为穿插缓解了视觉和心理上带给我们的压抑。

他的作品几乎成为一个斜角线一样在黑颜色这个地方,而且背景的灰和后边墙体的深灰色,形成了一种呈现秩序感的一种黑白灰的秩序,所以这幅作品又叫《黑白灰的奏鸣曲》。

惠斯勒经常喜欢用音乐的节奏感来完成黑白灰的构成感。老妇人的脸颜色比较苍白,和她戴的头巾、银灰色的头发都形成了明显的区别,如果这是一幅作品当中最重的地方,那它灰色的窗帘还有轻轻平涂的白色的墙壁画框的黑,以及白色就形成了一种带有构成感的反差和序列,就像西方的音乐一样。这幅作品对于后来的现代绘画具有一个开创性的引领作用。

惠斯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把绘画当中的构成感抽象了出来,而这种构成感就好比中国元代文人画家把笔情墨趣从描写物象中单独抽离出来了一样,后来的文人画就是以笔情墨趣这些因素作为审美和努力的方向。而惠斯勒开始把现实主义的作品当中的构成感抽象了出来,所以他的作品总给人一种特别理性的感觉。而这种黑白灰的构成感对于后来现代绘画的产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 玛莎·特德斯基

这是2016年刚刚出任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馆长,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学者玛莎·特德斯基说的话,她的论段非常有时代性,且她道破了今天大众理解经典艺术时候所面临的一种现实状况:

惠斯勒的《母亲》、伍德的《美国式哥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蒙克的《嚎叫》,它们都达到了绝大部分绘画所无法企及的高度,无论是艺术史上的重要性、美丽的程度或是金钱价值。任何一个人站在它们面前,它们马上就能传递出某种特定的含义。这些少数作品已经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从博物馆里只能被精英所解读的作品,走上了大众文化的康庄大道。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

玛莎·特德斯基(Martha Tedeschi)

西方古典绘画时代的作品都是精英艺术,都是能登堂入室的作品,能解读这些精英艺术的人那一定是少数专业的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众艺术逐渐变成了大众艺术,而对经典艺术的解读也越来越大众化和娱乐化,这是今天艺术发展所存在的一个必要的过程。

比如瑜伽,真正的瑜伽是印度古代的高僧们隐居在森山老林里修炼的一种方式,但是今天变成所有人健身娱乐的方式,这就是一种小众到大众普及的过程。而在艺术当中,以这几幅经典的绘画为代表,人类欣赏艺术的过程方式已经完成了历史的转变,也就是说今天在谈论艺术的时候,会从一个相对精英化的艺术变成一个大众普及的知识。

通过视频中的一段影片来感受一下今天的人如何感受经典艺术。

影片中憨豆先生最后找到了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用感情来解释所有的专业问题。我们可以指责一个人在见地上有高有浅、有低有深,但是我们不能说一个人分析艺术的时候他的情感高低。

特德斯基的这句话实际上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场所,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情感的产物,但是对于欣赏者和学习者,应该明显的有一种理解——知识在任何情境下它是相对恒定的。而我们的感情往往是随机而为,如果脱离开具体的情境和语境,我们可能终无所获。

我们在比较用心地去了解艺术的时候,这里还有一条主线是关于艺术史知识本身的问题。那么现实主义有了库尔贝,有了巡回画派,包括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以及他自己的流变,杜米埃的这种现实主义之后,又有了一个重要的支流,就是更贴近于我们生活的,更加温和受人喜欢的巴比松画派。

© 版权声明